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正式將「妝佛工藝蔡天民藝師」、「臺南文廟樂局以成書院十三音」、「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等3項傳統藝術,登錄公告為市定傳統藝術,也讓臺南市在無形文化資產的傳統藝術、技術的質與量,均達全國之冠。
此次登錄公告的類項堪稱多元,有工藝類土木神像製作的妝佛工藝、音樂類臺灣祭孔司樂的十三音、生育神祐陣頭的婆姐陣,涵蓋「工藝」、「音樂」、「陣頭」等傳統藝術3大領域。「妝佛工藝蔡天民藝師」為知名泉州妝佛世家西佛國傳人,作品散見全台各大廟宇。蔡天民藝師15歲起跟隨祖父蔡心(俗稱佛仔心)、父親蔡南山一起學習妝佛技藝,承接家族世業至今,已傳子第5代蔡友誠。
臺南市傳統藝術委員表示,蔡天民藝師4代薪傳,且仍在執行該項工藝,一門深入神像技藝,工序完整,深具傳統風格,藝術性上為府城傳統妝佛藝術之代表,並且保留以棉紙包裹神像再加黃土底之技法,其工法、風格能為府城詮釋傳統工藝之美。而且在謹守妝佛固有工法及泉州風格外,泥塑神像以棉紙為外衣,製作以實心(紮腹)神像,也可以看見與泉州技法不同之特殊處,與中國泉州相比,更具有在地性的風格。
「臺南文廟樂局以成書院十三音」,是一種在臺南孔廟為祭聖而演變自古樂八音的絲竹樂,創設於道光15年(1835),後傳播到高雄、嘉義、彰化等地,為臺灣在地化形成之特有樂種。以成書院中有分禮生、樂生,禮生負責祭孔儀節,樂生負責曲樂演奏,前祭孔主體的「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已於99年由市府公告為市定民俗活動,此次登錄「十三音」則是樂生為應祭孔之需而籌組的音樂性團體。
該團樂員整齊,技巧都在水準之上,此外表達該項傳統藝術的物件包括樂譜、樂器等皆相當完備,不僅樂譜豐富,曲調兼有自創及傳承;樂器種類也繁多,相當具有藝術價值。
「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即是婆姐陣,傳說是追隨臨水夫人陳靖姑的36宮婆姐,神職在於照顧嬰幼兒成長,在少子化的今日,相當具有信仰上庇祐慰藉的功能。
本陣自創陣至今,均由男士扮演,著重於參加廟會活動,是一陣強調人神合一的陣頭。新營五媽婆祖陣首於民國48年傳授,為參加南區灣裡萬年殿建醮而籌組,經50多年發展已在地化,並結合灣裡在地文化元素,裝扮、面具、陣式皆已表現出自我風格,各角色的道具如骨傘、七星劍等皆具獨特性,且陣法有「收驚」和「驅邪」功能,展現出護祐鄉里孩童的宗教機能。
縣市合併前,該陣原為臺南府城地區唯一的婆祖陣,表演形式與改運、收驚功能結合,具文化性與儀式性。婆姐陣目前已傳到高雄市茄萣區,今日已兼有遊藝熱鬧、宗教信仰、藝術文化、人群互動等多項功能。
【吳萬春蜜餞】Since1985 台南府城 美食楷模 古早風味 追憶難忘
歡迎蒞臨本店官網 http://www.wu-wan-chun.com.tw/,品嚐精緻懷舊的府城風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