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沙子與石頭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其中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們就決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被救起後,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說:「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

另個笑笑地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裡的深處,那裡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朋友的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幫助卻是真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的幫助。你會發現: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今周刊〉法令管制掐住喉嚨 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


台灣的金融業還有明天嗎?以下是銀行董事長、資深理專、以及台大財金系學生所發出的呼救,因為,他們對台灣的金融業,幾乎不再抱任何希望。

業者動輒得咎 創新得不到輔導與鼓勵 多做多錯
銀行董事長:「不要以為當銀行董事長很忙,其實我很閒啊!因為沒事做,但我有時在想,繼續這樣下去,有一天,我真的會『沒事做』,但這是誰造成的呢?
這是我的切身之痛。之前我們向金管會提出一項創新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好不容易准了,我們很開心,買了好幾十台機器、租簡易分行、訓練人員,準備大幹一場。
但才做沒多久,據說是因為有人去函金管會,對我們這項新產品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就這樣,金管會就來函,要我們準備收攤了,也沒有給我們申訴的機會。
投下去的上億元資金怎麼辦?現在那些新買的機器一台台搬回來,都堆在倉庫裡,你問我怎麼辦?『涼拌』!我很想哭啊,但你能去和他吵嗎?有人建議我提訴願,那我以後其他業務還想不想做啊?
至於中國市場,MOU(金融監理備忘錄)簽了一年多,你看誰去了?最近金管會才說要和大家討論兩岸金融的事,請問過去一年多為什麼不談?從談到真正去,還要多久?聽說最近金管會一直在盯有人偷偷去和對岸的農村銀行談。唉!你的大門不開,還要把業者當小偷防著,這就是現在銀行的處境。
所以我現在就什麼都不要做嘛,就做最基本的存款、放款就好了,不用去想什麼金融創新,這樣就不用擔心主管機關又來找麻煩,所以閒得很,我知道現在很多同業都跟我一樣的想法,反正在這樣的管制下,你出一下手腳就撞到牆,受傷不打緊,還倒退好幾步,久而久之,大家都不要動了。你問我台灣金融業怎麼辦?怎麼辦?這問題不要問我,我無言以對,去問問金管會吧!我比你更想知道答案。」
從業人員坐困愁城 台灣法令綁死商品 投資人出走國外
資深理專:「我當理專四年多了,本來一直以為理專就是這樣,反正聽公司的建議,賣賣基金、保險。但去年我有一位大學同班同學,他在香港的花旗當理專,休假回來我們聚餐,談到最近香港最夯的金融產品,是什麼人民幣計價的避險基金。聽了半天,發現竟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我才驚覺,原來外面的世界這麼大。
原來金融商品種類這麼多,只是台灣都不開放而已,但還是有很多客戶想買啊!怎麼辦?如果偷偷買,反而因為法令保護不到,出事了一點保障都沒有。所以,很多客戶都跑去香港或國外買了,因為國外門開很大,但法令管制很嚴格,對投資人來說,選擇性又多,又有法令保護,這樣最好!
但台灣的法令把大家都綁死了,還把大戶趕出國外,我們生意也沒得做。前幾天我有一位客戶,想投資美國市場,希望我幫他介紹到我們在美國的子公司下單,但台灣法令就是不准,結果,眼睜睜看著這位客戶走出大門,轉到隔壁的花旗去開戶了。
再這樣下去,大戶都跑光了,我們理專該怎麼辦?我身邊已經有好幾位同事去香港銀行上班了,我自己最近也開始補習上CFA(財務分析師),但說實在,非不得已,我實在不想離鄉背井去工作。唉!台灣這樣的環境,我不去香港,又能怎麼辦?」
相關系所學生沒有願景 以前畢業出國留學 現在出國就業
財金系學生:「前幾天,一位在香港金融業工作的學長回來,他告訴我們,無論多難,一定要想辦法到國外去就業,寧可去中國都不要留在台灣。其實不用他說,我也知道。

台灣金融業大概只有香港金融業的三分之一薪水、新加坡的一半,而且做越久、差越多,這些資訊,都在同學之間流傳。以前大學畢業是出國留學,現在是想辦法出國就業,找不到國外工作的,才留在國內。
我有一位系上學姊因為家庭因素,留在台灣一家很大的銀行工作,當初也是很難才考進去的。但做了三年多,薪水不到三萬五千元不說,每天重複一樣的櫃台工作,她叫我千萬別去,因為做久了,什麼台大都沒用,只會越來越沒本事也沒眼界,就真的永遠只能領三萬五千元了。」
這是一整個金融產業鏈的心聲:優秀的年輕人不願進入、員工沒有明天、業者看不到前面的路。為此,我們採訪超過十五位以上的金融業負責人及高層,都反映了這個嚴重的事實。然而,馬英九政府聽見了嗎?
總統馬英九上台執政近三年,千呼萬喚下,近日總算端出第一道金融政策,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失所望。
三月二十二日,行政院長吳敦義首次在立法院正式提出,將「矯正部分二次金改政策」,兩天后,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也首次說出:「三次金改」將會是長期的政策。
三次金改才要登場,金融業的悲歌早已響起,這恐怕是馬英九、吳敦義與陳裕璋最不願見到的真相:再不搶救,台灣的金融業就要窒息了!
這個曾經是人人稱羨的金飯碗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先看幾個現象。
問題一:ROA、ROE亞洲最末 低利差是關鍵原因
資產報酬率(簡稱ROA)、股東權益報酬率(簡稱ROE)兩大指標,通常代表一個產業的資產和股東權益的獲利能力,長期而言,可說是代表產業競爭力的兩隻腳。
但台灣的金融業,不只跛腳,恐怕已經寸步難行。
年台灣整體銀行業的ROE七.二%,輸給韓國的一一.五%、新加坡的一二.九%,更是遠遠落後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ROA的表現也落在韓國、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之後,在亞洲新興市場中,雙雙倒數第一。
而根據德意志銀行針對亞洲金融業的評比報告,如無意外,今年台灣的金融業還是很難擺脫這個頹勢,將會繼續蟬聯最後一名。
成績差還不打緊,但讓人真正難過的是,金管會日前還喜孜孜地宣布,去年全部銀行獲利創新高,創下稅前獲利一八三二億元的「好成績」。殊不知獲利雖然創新高,但真正的「賺錢能力」根本沒有提升,因為資本投入更多,結果代表經營競爭力的ROA、ROE,並沒有趕上獲利上升的速度;官員只會在高舉表象的數字後,關起門來開香檳,殊不知打開大門和鄰國一比,台灣的金融業競爭力,會是如此難看。
金融業不能等同於一般產業視之,一個國家的銀行獲利能力差,茲事體大,重則動搖國本,影響一個國家的長期競爭力。因此,銀行獲利能力高低,不能單純用民粹的角度觀之,認為「銀行賺越少越好」,而應該是能賺到「合理的利潤」,因為一旦銀行賺不到錢,首當其衝是數百萬名股東與五十萬名金融從業人員受害,接下來,銀行一定把腦筋動到其他管道上。過去幾年發生過的雙卡風暴、連動債風暴,就是在此環境下應運而生,最後幾乎都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台灣也因此付出慘痛的社會成本。
賺不到錢,台灣金融業因此活得很辛苦,究其背後原因,低利差恐怕還是最關鍵的因素
根據資料顯示,九年底,台灣金融業的年均存放利差創下歷史新低,只有一.二三%,遠低於香港的四.七%與新加坡的四.八五%。什麼原因造成台灣銀行業長期如此低的利差水準?外匯人士表示,中央銀行為了抑制新台幣升值,不斷買進外匯,釋出新台幣,導致資金過度氾濫,使利率長期低迷不振,絕對是造成低利差的禍首;市場上也因此錢滿為患,不只銀行業,資金滿手的保險業更是叫苦連天。為了緩和這個情形,去年下半年以來,財政部擴大發行兩年以上長期公債,但也僅是稍微舒緩眼前壓力,長期仍然難以扭轉低利差的事實。

除此之外,官股行庫(即政府指派董、總座的金融機構)始終在台灣金融市場穩居高度市占率,偏偏又效率不佳,因此拖垮整體銀行獲利,這也是整體ROA、ROE難看的原因之一。
問題二:官股效率低獲利差 官股行庫市占率逾五成 帶頭拖垮獲利
官股行庫在台灣金融市場的資產市占率,至今仍超過五成,在亞洲主要市場中,僅次於中國。市場上官股行庫這麼多,但長期的ROA、ROE表現都不如民營銀行,很多時候,官股甚至帶頭殺價,把市場砍到無利可圖。就以聯貸業務為例,去年全台灣前五大聯貸銀行中,前四名全數都是官股行庫,就是因為這些行庫帶頭殺價競爭,以不到二%利率橫掃聯貸市場,表面上搶下了業績,實際上,扣掉人事成本之後,根本所剩無幾,銀行根本沒賺頭。民營銀行掐指一算,只能含淚退出聯貸市場。
但更可悲的是,主事者非但沒有想要改善這種現象,還以此為傲。一位金融人士憶及,○四年當時剛上任台灣銀行董事長的呂桔誠,就因為利用殺價競爭,讓台銀放款餘額半年內暴衝二千億元,竟然因此獲得財政部表揚為優秀財政人員,讓民營金融業者只能無奈搖頭。
但事實上,官股行庫並非原罪。如果和鄰國相較,例如近幾年來在亞洲市場嶄露頭角的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其實也是新加坡政府持有的官股行庫,但星展銀近幾年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快速成長,外界有目共睹。如果我們把同屬官股經營的星展銀和台灣的第一金做一比較,在公司治理上,光是董事會陣容,兩者就相去甚遠,星展銀的董事多半具備各大世界級投資機構高階主管資歷的背景,和台灣第一金多是財政部官員相比,格局或視野都有距離。
展現在績效上,無論是ROA或ROE,十多年來,星展銀行幾乎每年以倍數成長;相對第一金,沒有成長還大幅退步,經營績效真的令人汗顏。
一位銀行總經理直指台灣這些行庫的病灶,「執政者把官股行庫的董、總位子當作酬庸,許多金管會高層退下來,沒有一天銀行經驗,就去行庫當董事長,這樣績效怎麼可能提升?」而另一位前大型外資機構台灣區負責人,更進一步地提出解決之道。他說他自己很願意到這些行庫去經營,「財政部當大股東就好,要請專業經營團隊進去徹底改造、換血,這些行庫才有春天」。
但令人驚訝地是,政府完全聽不到這些聲音,近期官股甚至還想逆勢加碼,再提高官股市占率,大開民營化的倒車,此舉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
問題三:政策反覆 民營化開倒車 官股坦克第一炮 火力全開瞄準國票金
從去年起,官股肆無忌憚地伸進一家純民營公司,這家公司叫國票金控。
官股原本在國票金的持股,已經在七年時,以每股約十一.六五元的價格,全數標售完畢,換句話說,國票金原本已是一家完全民營的公司。截至去年六月的股東會前為止,泛官股在國票金的持股是「零」;但官股卻無預警地從去年起,要求各大行庫全力買進國票金,包括合庫、第一金、台銀等都銜命行事,從每股十一.二元一路買到十五、六元,一位財政部官員說得很直接,要買到「官股在二次金改前的持股水位」。
但面對官股異常的大動作,一位前政府官員拍桌大罵:「想買進就買進,財政部把自己當成全國最大的金控公司,最好一家家金控收歸國有,金融業乾脆重回戒嚴時期好了。」而前立委李桐豪也說:「國票金如果公司治理真有問題,該有動作的是金管會,絕非官股。」
但官股仍一意孤行。資深市場人士表示,無論國票金兩大派系如何爭奪經營權,都不足以成為官股介入的理由。一來,介入純民營公司,即有與民爭利之嫌,二來七年官股才以公開標售的方式全數出售,如今又反手買進,政策反覆;三則如今買進的平均成本約在十四元上下,比當時標售的價格還要貴,未來如果出現虧損,權責要如何分擔?最後,銜命買進的公司當中,不乏第一金、合庫等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官股雖是最大股東,但並非唯一股東,要如何向小股東交代?都是官股動作之前,未及一一思考的問題。
不只國票金,財政部還下令八大行庫,一起買進彰化銀行,只要官股坦克輾過之地,就要「維護官股權益」、「拿回主導權」。試問,只有官股要維護權益,民股的股東權益何在?
儘管官股本來就是彰銀的大股東,不至於像國票金這樣,無端介入,但官股的動作至少應該向社會大眾和股東清楚說明,買進之後將如何經營彰銀。否則,對原本以公開標售的方式,買下彰銀二二.五%股權的台新金及其股東,股東權益又要找誰去討?

公權力像天羅地網一般籠罩金融業,金融業者個個噤若寒蟬,這是活生生的現況,也是屬於台灣金融業絕無僅有的怪象。
事實上,台灣從一九九年代開放新銀行成立至今,「民營化」口號已喊了足足二十年。即使近期自金融風暴以來,如美國政府接手或注資許多岌岌可危的銀行,國際間國營銀行的風潮似乎再起。但去年十二月,美國政府在危機過後,隨即在市場上出清手中所有花旗銀行持股。用行動證明:政府接管或入股只是暫時性政策,美國金融體系維持民營化的基本精神,即使在金融風暴之後,依然沒有改變。
但台灣大開世界潮流的倒車,讓人無奈且不解!
問題四:產業生態猶如死水 業務單調沒成長 五十萬員工心茫茫
銀行獲利慘兮兮,影響所及,員工薪水也跟著漲不起來,大學畢業進入銀行的起薪,十幾年來沒有成長還退步,目前行情大約只有二萬八千元,和中國銀行的起薪已經所差無幾,但台灣金融業不賺錢,無法幫員工加薪,五年後還是不到三萬元的大有人在,但以目前中國金融業的薪資水平,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表示,五年資歷的員工平均薪資至少八千元人民幣(約合三萬八千元新台幣)起跳,一萬元人民幣(約合四萬八千元新台幣)以上的所在多有,「台灣的銀行憑什麼留住優秀人才?」一位小型銀行董事長憂心地說。
甚至,金融業在層層法令約束下,業務傳統又單調,許多「非主流」的業務,從業人員幾乎要自市場上完全消失。
例如台灣長期匯率走勢幾乎波瀾不興,除了例行的外匯交易,外匯衍生商品幾乎是零,因此如今市場上的外匯交易員早已所剩無幾;又例如金管會長期對新金融商品的審查,不僅審核時間經常長達半年以上,還常常打回票。久而久之,各大銀行或券商所謂的「新金融商品部」,除了權證還是權證,根本沒有真正的創新研發人才。
長久下來,台灣的金融業,成了只有前台的「銷售服務業」,根本沒有長期產業成長最需要的後台建置,銀行的功能除了傳統存放款,就只是基金的代理通路,五十萬名從業人員對前途一片茫然;積極一點的,選擇離鄉背井轉戰香港、中國,消極的,就只能死抱著打不破的鐵飯碗終其一生。「這樣的生態,根本不用談產業成長,更遑論國際競爭力,」一位大型民營銀行總經理語重心長地說。
問題五:監理從嚴 漠視發展 金管會大權在握 輕重失衡拿捏失當
一方面官股全力入侵,另一方面,金管會的高度監理也瞄準金融業,在業者的眼中,近來行政命令滿天飛,一紙函令就要業者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怪象,早已不是新聞。
金管會本來就是金融業的監理機關,按理說,執行監理權原本天經地義,但其中輕重拿捏一旦失衡,不僅攸關金融業生死,更影響著產業的長期發展,但長期的發展策略還沒看到,已經讓不少業者無所適從。
以日前引發爭議的「三鼎」、「基泰之星」二檔REITs基金清算為例,基金投資人趁著房地產景氣好,想趁此獲利了結,把基金清算掉,效益等同公司股東大會的受益人大會也通過了,但無奈金管會硬是攔腰喊停,企圖用行政裁量權推翻受益人大會的決議,不僅讓受託清算機構野村證券很受傷,也讓許多外資發行機構就此卻步,外界對金管會「硬拗」的作法,更是印象深刻。
一紙行政命令就要金融業老闆乖乖聽話的情勢,在過去兩年內四處可見。去年底,金管會對所有財富管理銀行發函,為了讓每位理專更了解所販售的商品,以後只要理專銷售一檔基金就要考一次試,如果以每家銀行櫃台平均販售超過二千檔共同基金計算,等於每位理專至少要考上二千次試。
一位大型民營銀行財管主管拿著函令,苦笑著說:「這是要叫我們怎麼做生意?」

但業者也說,不能全怪金管會,從二次金改以來,一件件的官司調查,「經辦人員嚇壞了!」過去曾任金管會副主委的台銀董事長張秀蓮也坦承,「基層人員的壓力真的非常大,前一陣子,金管會裡有一波剛滿五十歲的退休潮,和這些官司調查不無關係。」而更有金管會前高層透露,他在金管會任職時,電話曾被檢調長期監聽達二年之久,宛如白色恐怖再現。
因此,在求自保的前提下,如今從高層到基層經辦人員,所有的法令從嚴解釋,採取正面表列緊抓不放,只要法令沒說的,統統不准做,如果是現行法令管不到的,就以行政命令替代來約束,凡事不求突破,只願不出事。
在此氛圍下,許多法令嚴格到,「想守法,也不知該如何執行起」。
以最被金控業者詬病的子公司間交易為例,去年八月修法以前,法令規定無論金額大小,子公司交易都必須經董事會決議;如今稍微放寬,《金融控股公司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一百萬元以上的交易才必須經過鑑價,再送請董事會通過。
業內盛傳,某大金控在修法前,曾因為子公司間要交易一批殘值剩下十幾萬元的辦公設備,因此花上八、九十萬元去鑑價,才能提報董事會通過的「笑話」;而另外一家金控也曾經發生早期旗下A子公司買的藝術品,因為不小心掛到B子公司的辦公室去,竟然就被「金檢」查出,要求立即改善;金融業人士聽到,除了搖頭,還是搖頭。
問題六:裹足不前 無視國際競爭 MOU簽等於沒簽 喪失難得優勢
這不是一笑置之的笑話,這是台灣金融業生死交關的長期監理政策,而監理的態度,將決定產業下一回合的競爭力,但金管會用力一掐,恐怕掐住了業者的喉嚨,阻擋前進的腳步。
台灣金融業的下一回合戰場當然在中國,但直到如今,距離簽署MOU(金融監理備忘錄)已經一年多,金管會還在用「金融三法」強制綁住業者;無論是登陸方式,或登陸管道都有各種限制(見表),和新加坡金融業的大陸政策相較,新加坡金融局沒有給業者任何限制。因此,星展銀早就在中國遍地開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都設有分行,台灣起步已晚,又有法令綁住,如何談「逐鹿中原」?
前國泰金副總,現任台北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直言,有至少超過九成的業務,中國金融業都已超越台灣金融業,台灣金融業再不去,「或許就永遠都不用去了!」
二次金改也好,三次金改也罷,如果主管機關只會在監理上面作為,讓大家都在不斷地寫報告、跑金管會說明、繳罰單中慌亂地度過,慌亂到忘了抬起頭,想想未來公司前景在哪裡?也不知道要把員工帶到哪裡去?政府也未端出長期的產業興利政策。逐漸失去競爭力的台灣金融業,還有明天嗎?
/撰文/劉俞青
/
研究員/葉揚甲、許?

<個人管理>下班前的五分鐘

《個人管理》下班前的五分鐘

EMBA雜誌編輯部/文

<http://www.emba.com.tw/client/10003edm-pic/GUP002H.gif> 茱莉是個超級戰將
型的主管,她在一年內所創造的績效比過去前幾任都高。她速度快,全力投入在工作
上。

照說這樣的成績應該獲得公司很大的獎勵,但是她最近卻反而即將被撤換。原因是,

她忙起來的時候常常發脾氣。她不聽別人的意見,喜歡凡事自己掌控,儘管其他人其實
就可以做決定。

事實上,這些並不是她真正被要求走路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不知道自己有問
題。

當公司找來管理顧問布列曼(Peter Bregman)協助她,布列曼告知同仁對她的看法
時,她才猛然一驚。

而且她忽然想起,她上一個工作也是因為同樣的問題而離開的。

布列曼最近在哈佛商學院的部落格指出,就像茱莉一樣,太多主管平常工作太忙了,忙
到沒有時間

停下來想一想,有哪裡做得不好,需要改善;哪裡做得好,需要再重複這麼做。

有一次,有人問布列曼一個問題:「如果公司只能教員工一件事情,哪一件事情帶來的
影響最大?」

布列曼毫不猶豫地回答:教大家如何學習。他認為,如果每個人能從自己過去的行為
中,看看什麼是好的,

重複這些做法,然後誠實找出哪裡不好,改變它,那麼其他問題就不用擔心了。但這其
中需要信心、開放,以及不再自我防衛。

布列曼表示,重點是,這件事情其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每天五分鐘,在離開辦公室前花五分鐘,

想一想今天的工作。看看你的行事曆,與你原來希望的狀況有什麼不同:你參加了什麼
會議?

完成了什麼工作?和誰談了什麼話?休息時做了什麼?

問自己三組問題:

1.這一天如何?我獲得了什麼成功?面對了什麼挑戰?

2.我學到了什麼,關於我自己或別人?我計畫明天有什麼一樣的做法,什麼做法不同?

3.我和誰互動了?我需要聯繫誰,感謝誰,和誰分享資訊,問誰問題?

布列曼指出,就維持人際關係而言,第三組問題非常重要。其實,只要花幾分鐘,發個
電子郵件謝謝別人,或問個問題,可能就會對長期成功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主管來
說。

太多主管像茱莉一樣,終日忙碌,賣力工作,腳步快速,然而,就算績效很好,最後仍
然無法長期成功。

關鍵可能就在這五分鐘。下班前,花五分鐘,想一想自己過的一天。


來源:EMBA雜誌第295期(2011年03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8185>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8185

巴菲特祖父給孩子們的家書【2011/03/25 聯合理財網】

 

 

巴菲特祖父給孩子們的家書

•城國斌 2011/03/25

 

 

 

 

 

 

一紙巴菲特祖父給孩子的家書,為巴菲特的人生,在變動中的世界中,帶來信仰般的堅固力量。

 

華倫˙巴菲特在今年的致波克夏股東信裡,特別送上了一封他的祖父歐內斯特˙巴菲特(我們就稱他做「老巴菲特」吧),給家族後代的一封信,附在信中「生命與負債」的章節裡。

這封信,是經營雜貨店的老巴菲特,寫給他最小的兒子佛列德(華倫˙巴菲特的叔叔)的家書。他也一一寫給其他四個孩子。

而祖父在信裡捎來的訊息與信念,也在巴菲特心裡萌芽,為他往後的人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

親愛的佛列德、及凱薩琳:

好些年以來,許多我認識的人,之所以陷入困頓,就只是因為沒有準備好足夠的錢。有些人還必須忍痛變賣部份的資產,才能有足夠的現金,得以度過難關。

所以數年來,你的祖父手邊都留有一定金額的錢,一旦有需要時,就能派上用場。

多年來,我一直將留下預備金這件事,視為一個重點。當一些急需用錢的時機來臨,我便不需要動用到我事業裡的錢。而在幾次需要動用這筆預備金的狀況下,都讓我能安然度過難關。

因此,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種預備金。當然我希望最好永遠用不到,但很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需要用錢、而且非常迫切。這樣的觀念及想法,促使我在你們結婚時,準備了一筆美金200元的基金,放入上面有你們的名字的信封裡。每一年,我都會再存一些進去,一直到現在,這筆基金已經有美金1000元。

自從你們結婚,十年過去了,現在這筆基金也已大功告成。

我的心願是,你們能把這個信封放在保險箱裡,好好保存,讓它發揮原本成立時的初衷。一旦有需要而必須動用其中一部份時,我建議是愈少愈好,而且最好能盡快地將它補足。

你可能會覺得,這筆錢應該被用來投資,還能幫你帶來一筆收益。最好不要有這個念頭──這種手上有一筆1000美元,能夠立即動用的心理滿足感,應該會超過將它存在銀行所帶來的利息;而若你投入到一些無法即刻變現的投資項目時,這種感覺就會更為突顯。

假若在經年累月之後,你也認為這是個好想法,就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好同樣的準備。

這個資訊供你參考:我認為每個巴菲特家族的人,就算不會在身後留下龐大的資產,但也絕不會兩手空空、一窮二白的。他們從不揮霍,賺了錢永遠會存下一些,而這也能讓大家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這封信,是在你們結婚十週年紀念時所完成的。

歐內斯特˙巴菲特

*****

這是老巴菲特給他的子女的家書,是綿延傳承的價值觀。

這對整個巴非特家族的後代子孫來說,演變成了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藏。照著做,不見得大富大貴(經營雜貨店的老巴菲特大概也想不到,他的孫子裡會出了個世界首富),但至少平安一生,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而建立一個穩固的價值觀,關鍵是平常就要在腦袋裡,內建正確的「思維原始碼」。

曾經看過一個統計,大概可以當做這個想法的註解:

根據統計,美國中了大樂透的得主,平均在13年內,財富會跌回中樂透前的水準。13年,真是短得令人驚訝到下巴要掉下來!

箇中原因,恐怕就在於,在還沒有足夠強健的價值觀時,就突然地擁有了多到難以承受的巨大財富,生活價值觀會突然混亂掉,就像種植植物的人都知道的,給一株還太稚弱的花苗,超量的水和養料,它只會枯萎。

而老巴菲特在這封家書中,談的是更為基本的生存法則。預備金,就很類似「救命錢」,是「除非必要時刻,否則無論如何也不能動用」的一筆錢。它能幫助一個人在危急時度過難關,有實質的穩定力量,也能帶來無可取代的心靈安定感。

經營事業也是一樣。巴菲特在股東信寫道,管理龐大的波克夏事業帝國的思維原始碼,也來自於這封家書。

在金融海嘯期間,世界各地的企業,普遍深陷「現金不足」的恐慌裡。在海嘯尚未爆發前,企業習慣「融資」、「槓桿」,喜歡「財務工程」。海嘯過後,這些企業經理人猶如爬行在乾枯的荒漠上,苦苦尋找缺水般的現金。

巴菲特在股東信上寫道,「貸款者學習到信貸如同氧氣,當充裕時很難察覺到他們的存在,但當其中一個消失時,所有人都會注意到,就算只是短期的信貸短缺,就足以讓公司下跪乞求。」所以,巴菲特在管理波克夏上,從來不會因為手頭上有充足現金,就當這是預備未來要「獵大象的子彈」而蠢蠢欲動。

尤其,很多經理人愛用的「巨幅槓桿操作」,更會為事業的生存,帶來不可測的危險。巴菲特寫道,「任何正數的序列,不論有多麼令人印象深刻,只要成上一個零,就會變成泡影。歷史告訴我們,槓桿太常製造出零來,就算是給非常聰明的人來用也是如此。」

祖父的諄諄告誡,巴菲特不但有聽,而且充分運用。

他做了可能讓很多「精明的人」覺得「不聰明」的決定:「我的祖父從未上過商學院 -事實上是高中肄業- 但他了解在確保生存條件中流動性的重要,在波克夏,我們將他1,000元美金的預備金,略微延伸,宣誓我們將持有100億美元的現金。」

不論是自己、或是自己的事業(「家庭」當然也包含其中),這個原則都同樣受用。

我們之前曾經提出「財富規劃金三角」的觀念,也就是在自己的財富結構中,應該清楚區別「資金」、「資產」、「資本」的存在,它們各有不同的功能與價值(詳見「財富規劃金三角:重新審視自己的財富規劃」一文)。

而老巴菲特所說的「緊急預備金」,就是提醒我們,要在「資金」的那一塊,做好準備。根據統計,歷史上經濟大衰退的期間,平均來說,是120天。也就是說,把自己、家庭、企業、非營利組織……都當成事業體來管理的話,那麼這筆「緊急預備金」,就要「至少」準備達4個月以上的未來必要開支。

這筆錢,完全不能用來做其他用途,也因此不會產生任何收益,它一定會被通膨侵蝕,購買力也一定會逐年降低。但是,就如同巴菲特所喜愛的投資作家雷迪夫(Ray DeVoe)所說:「許多人為了追逐較高收益率所損失的錢,比被歹徒持槍打劫走的還要多」。

這筆緊急預備金,就是對抗風險所規劃的「保險桿」。當這部份俱足之後,你於焉擁有足夠的安心感,可以用多出來的餘裕資本,著眼於「未來的成長」。

這會是所有放眼未來、胸懷壯志的人,能為未來所做最好的準備之一。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人生曲線

沒有尿濕褲子就是成功 (人生曲線)

數學上有一種曲線叫鐘形曲線,先是由低向高,然後逐漸降落,

回到原來的高度,

像一座鐘,也像一頂帽子或一個小山丘。

最近看到一則描繪人生成功定義的幽默, ! 就是這樣的一條鐘形曲線:

四歲時的成功是沒有尿濕褲子。

十二歲時的成功是擁有一班朋友。

十七歲時的成功是有駕駛執照。

三十五歲時的成功是有錢。(這是曲線的上半截。)

五十歲的成功是仍有錢。

七十歲的成功是仍有駕駛執照。

七十五歲的成功是仍有一班朋友。

八十歲的成功是仍沒有尿濕褲子。(這是曲線的下半截。)

可以看到人生的上半截是努力求「得」,

而人生的下半截是力保不「失」。

可惜努力求「得」比力保不「失」還較為容易,

因為上半截還可謀事在人, 下半截往往成事在天,

老和退化是人生必經之途........

看了這個鐘形曲線,對胸懷大志想有一番作為的青壯年來說,可能是一服冷凍劑,讓他們知道機關算盡、血肉橫飛的廝殺之後,到頭來,

人老了,所謂成功不過跟四歲的幼兒一樣,

能夠不尿濕了褲子已值得慶幸了........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連火葬場的人員都能有如此深的體會,我們還有什麼看不開得呢?

據殯葬管委會統計,靈骨塔的骨灰罈平均放50年後就沒人理了。


很無情的對話,但卻是事實,看看吧!
人生道理大家都聽得「懂」,卻很少人聽得「進」。

大家都看得「透」,卻很少人看得「開」。

人生海海,看開點;計較到頭來還不是只剩一堆白骨。

還不如開心地過每一天吧!!!

人間異語:燒死人像燒垃圾感恩自己能還有一口氣在,得把握與親人互動的真實感與快樂!!!


【火葬場操作員受訪記!】

Q:怎有勇氣到火葬場工作?
A:為什麼不敢來?死人最不可怕,雖然不會跟你說謝謝,乖乖聽話,不會亂跑,不像活人不知何時會陷害你。

我們殯儀館的冰櫃只要5成滿,就有300個靈魂,你想那種場面多大?

很可惜我沒看過鬼,有時值班一個人睡在火葬場,以為看到鬼影,但走近看,都只是白布或樹枝。

我平均每天燒48具遺體,這工作像開飛機,只是這機票都是one way,最尷尬的是遇到朋友,因為不是他,就是他親人離世。

遇到辦喪禮的好日子或農曆7月前夕,上天堂的登機口會突然擠進很多旅客,有辦法的家屬會走「公務門」,我們只能照上面安排,調整焚化爐的溫度和壓力,讓平民小老百姓燒快點,我會不平,覺得死人沒尊卑,為何我不能把某些遺體慢慢弄好?

怕看中秋節烤肉

從焚化爐的觀測窗看,燒半小時後是焦黑帶皮,1小時後就剩扭曲的骨頭;

有些燒不到的部位,比如背後,我還要幫他翻一下。

剛到火葬場的第一個月,一直看曾經活生生的同類燒焦,會很怕看到生肉放在爐上的畫面,還跟老婆說中秋節不要烤肉。

過了半年,我開始覺得這只是燒垃圾,因為台灣習俗很糟糕,陪葬品比遺體還多,燒完後常找半天還看不到遺骨。

Q:你不覺得這工作很神聖?
A:神聖個鳥蛋!你不要的東西是不是垃圾?
多社區的暖氣都由火葬場提供,希望台灣火葬場也能做汽電共生,回收熱能,至少讓我覺得自己較不像燒垃圾的工人。

曾火化國小同學

Q:印象最深的火化經驗?
A:我國小同學。他涉嫌暴利討債,今年中因被警方追捕而舉槍自殺。

我看電視新聞是同名同姓,心裡千百個希望那不是他,在網路上查遍資料,也到葬儀社打聽,就是沒勇氣直接找家屬確認。

1個多月後,我看到當天火化名單有這個人,跑到靈堂看照片,發現果真是他,很震撼,但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上香,祝他好走,然後慢慢地、好好地為他火化遺體。

他都自殺了,情治單位為確定死因還解剖,鋸開頭骨,把腦拿出來,看那畫面你會感覺人很不值錢。

為他火化那刻,我回憶起跟他互動的情景,很感慨:我們同年齡,他已化為白骨,我還站在這裡,我們從哪裡變成兩條不同的路?

Q:你同學的遺體也是垃圾?
A:還是垃圾。這很殘忍,卻是我心裡最真實的話。

很多名人都在我手中火化,感覺沒什麼差別,頂多只是看到他們家屬,發現原來這些電視上的人長這樣。

有一口氣在真好,每天站在生命最終的里程碑,讓我覺得有一口氣在真好,還可以回家,一旦生命結束,什麼都沒了。
未來對我太遙遠,去想何時股票會漲、景氣怎樣都沒用,不如有空盡量陪我小孩玩。

Q:要是你掛點?
A:不要陪葬品、進冰庫,也不用看日子,死後3天內就火化,樹葬、灑葬、海葬都行,就是不要放靈骨塔。

據殯葬管委會統計,靈骨塔的骨灰罈平均放50年後就沒人理了。

Q:最怕火化到誰?
A:我媽。幸運的是,如果我媽過世,那我一定在靈堂當家屬,不可能還來操作焚化爐。

【後記】
人一生出來就開始倒數計時了,好好的活吧!活得對得起自己!

每個人都需要有朋友,但是,認真思考…家人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用心經營、珍惜把握的!!!

父母要孝養,身體要保養,飲食要營養;講話要涵養。

子女要教養,生病要調養,感情要培養;做人要修養。

~共勉之~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府城文化巡禮

88路觀光休閒公車調整例假日發車時刻
刊登日期:2011/3/25 下午 04:09:49


內  容:
府城文化巡禮最便捷交通工具─臺南市觀光休閒公車88路(安平線)及99路(台江線),直達臺南市主要古蹟景點、百貨商圈、公園,並串聯包括孔廟文化園區、赤崁文化園區、民生綠圜文化園區、五條港文化園區、鎮北坊文化園區、東安坊文化園區、台江生態文化園區及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等八大文化園區,藉由本市e-Bus公車動態資訊系統之輔助,輕鬆得知公車到站資訊與規劃旅遊行程,此外觀光公車亦已開放民眾攜帶自行車搭乘觀光休閒公車,讓旅客可更便利騎乘自行車於城市自由移動,為府城觀光自助旅遊最便利交通工具。

88路觀光休閒公車為串聯本市重要文化園區與觀光景點行駛路線較長,考量車輛調度因素,為免因往程(臺南公園發車)行車時間延誤返程(觀夕平台發車)時刻,爰88路公車(含區間車)自100年3月26日起,例假日由觀夕平台往臺南公園站發車時刻,皆往後調整15分。

88及99路觀光公車發車時刻表如附件。臺南市政府交通局呼籲欲搭乘觀光公車民眾,多加留意發車時間,避免耽誤行程。相關公車資訊可於臺南市e-bus便民網站http://2384.tncg.gov.tw/查詢,或撥公車語音查詢電話:(06)2998484(我坐坐巴士巴士)。

因應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原臺南市民免費搭乘優惠措施已擴及大臺南市全體民眾,體驗府城之美歡迎市民踴躍搭乘。

發稿單位:臺南市政府交通局 承辦人:陳怡憓 電話:(06)390-1107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巴菲特:美國經濟逐月轉佳 日本地震不會終止全球成長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2011-03-23 16:50:23 
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表示,受到政府刺激方案和資本主義力道的協助,美國經濟「逐月轉佳」。

巴菲特創立的Berkshire Hathaway Inc.公佈去年獲利為2007年以降最高。


巴菲特今日表示:「最重要的因素是,資本主義真正基礎的恢復力。美國超過 3 億人都在思考要做什麼事情,讓明日比今日更好。」

去年美國經濟擴張 2.8%,為2005年Fed調降利率至接進0以降最大幅度,美國2月份失業率也自去年11月份的9.8%高點下降至 8.9%。

巴菲特:「自2009年中其以來,美國經濟已經明顯穩定改善,但速度並不快。」

波克夏上個月公佈去年獲利 130 億美元,本月巴菲特宣布以 90 億美元收購化工廠Lubrizol Corp。

今年截至昨日 S&P’s 500指數漲幅 3.2%,去年全年漲幅13%,2009年則有23%,目前該指數與2007年收盤水準相比仍低 14%左右。

本周稍早巴菲特表示,日本大地震引起日股重挫,但這卻是一大「買點」。巴菲特今日表示:「這場地震不會終止全球經濟的成長,但顯然這對日本相當重大。」

另一則報導,巴菲特表示,倘若Ajit Jain有意角逐公司下任領導者職位,波克夏董事們將支持他接棒。

亂世見良機 巴克萊資本:大宗商品人氣不減 投資者依然看漲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1-03-23 13:15:50 


巴克萊資本23日表示,投資者依然看漲大宗商品,他們預計大宗商品市場2011年還將有上佳表現。

綜合媒體3月23日消息,巴克萊資本23日在對機構投資者的年度調查報告中表示,投資者依然看漲大宗商品,其中80%的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中維持或增加了大宗商品投資。

此項調查是在過去三周,即日本發生核泄漏危機以及中東局勢動蕩之際展開的。該行稱,調查顯示,83%的投資者預計未來三年將維持或增加大宗商品投資,90%預計2011年大宗商品投資回報率不低於6%。

該行補充稱,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大宗商品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應超過6%,遠高於當前一般水平。

巴克萊資本大宗商品研究部門董事總經理Kevin Norrish表示,投資者預計新興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強勁,大宗商品市場2011年還將有上佳表現。另外,地緣政治憂慮加劇、能源市場振蕩以及通貨膨脹擔憂情緒將繼續令大宗商品資產受到青睞。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預計,2011年大宗商品投資額將達到或超過600億美元,與對2010年的大宗商品投資額估計數字相當。

投資者預計,2011年表現最強勁的大宗商品是原油,表現最弱的是天然氣。調查顯示,在2011年很可能表現最差投資品種中,投資者認為黃金排在第二。黃金是前幾年的熱門投資品種,這一調查結果令人感到意外。

Norrish表示,巴克萊資本仍預計黃金可能會突破1,500美元/盎司的價格,甚至可能觸及1,550美元/盎司。Norrish預計,在2015年之前,原油的平均價格為每桶137美元,高於22日的每桶約104美元。

投資者表示,2011年大宗商品最大的上行風險是地緣政治,而最大的下行風險則是圍繞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大幅放緩的憂慮。

(劉冬花 編輯)

陶冬:日本災害最壞已過全球經濟受害有限

上週焦點是日本核危機。一場罕見的地震及海嘯,誘發了過去二十七年來最大的核洩漏事件。由於日本在控制核設施過熱上遲遲不得要領,核洩漏風險大增,資金流向避險天堂,全球範圍內風險資產價格大跌。同時藉保險公司為應付索賠而需要將海外資金調回國,投機資金趁機發難,日元一夜間暴漲,觸發套利盤平倉,市場大亂,直至G7央行十年來首次聯手干預匯市。週五市場隨之喘定回升。
  筆者認為,此次日本地震/ 核危機的最壞時間已經過去。危機分三個渠道,以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經濟:1)日元:因保險資金班師及熱錢炒作,日元匯率陡升,此舉導致套利交易倉促平倉、去槓桿,為風險資產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同時威脅日本的出口業。 2)電力中斷、廠房受損:震災導致生產中斷。目前日本8%的電力供應不正常,加上東北地區生產線受損,以汽車、電子為首的產業鏈受影響。不過這種生產中斷多數可以在兩個月內恢復,而且零部件庫存及其他國增加生產可以減輕全球供應的干擾。 3)日本經濟:這次災害對日本經濟的衝擊規模及時間可能比最初想像​​的更大、更長。由於地震變成核洩漏,除工業生產中斷外,旅遊、食品出口均遭重創,同時本國消費信心亦遭打擊。日本經濟今年再現衰退的可能性較大。至於今明兩年的政府財政赤字,估計較之前的多出三分之一。

  從世界經濟角度看,這場危機的影響並不大(假定不出現全面的核洩露)。借用核危機的評級標準,這次災害屬第四級---嚴重但是地區性災難。除生產鏈的一時中斷外,持久性的影響不大。自然災害往往最後以V型反彈告終,相信這次也不例外。

  本週焦點:日本核危機的善後及日元匯率。週一美國二月二手房銷售預計5.15M,vs 上期5.36M。週二英國二月CPI進一步升到4.5%, vs 4.0%。週四美國二月耐用消費品訂單,1.9% vs 2.7%,扣除交通類3.5% vs -3.6%。週五美第三季GDP估計由2.8%上調到3.1%。

CNNmoney調查:油價 美國經濟成長最大風險

2011-03-22 01:20
· 工商時報
· 記者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CNNmoney調查,美國經濟成長面臨眾多障礙,其中最讓經濟學家擔心的就是油價。

 CNNmoney訪查23位經濟學家,超過三分之二認為,油價居高不下是美國景氣復甦最大風險。由於中東緊張情勢擴大,國際原油價格在過去兩個月間飆漲約15%,進而拉抬汽油價格。再加上利比亞情勢吃緊,經濟學家對油價是益發不安。

 至於其他重大經濟威脅,包括日本核子危機、美國政府削減支出、美國房市持續積弱不振等。經濟展望集團的老闆包莫爾表示,他最擔心的是原油和汽油,此一因素已因日本震災複雜化,而且中東和北非情勢並無任何紓緩跡象。

 包莫爾認為,高油價打擊消費者購買力,並讓企業坐立難安,嚴重威脅美國景氣復甦,他因而將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近1個百分點至2.8%。

 受訪經濟學家格外擔心汽油價格上漲,因為這會扼殺經濟成長。Key私人銀行的麥肯指出,一旦進入駕車高峰期,基本的季節性壓力將推高汽油價格,美國雖不致再掉入景氣衰退,但這波景氣復甦以來,美國經濟持續呈現脆弱狀態。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二政策會議結論似乎不認為高油價構成威脅,但多位受訪經濟學家認為,Fed忽略了油價效應對消費者態度的影響。LPL金融的坎諾利指出,民眾每周親身體驗汽油和雜貨漲價,近期消費者信心下探的主因之一就是油價。

 坎諾利更擔心油價未來再漲,他表示,當前油價雖高,但不致扼殺景氣復甦。

 此外,26%受訪經濟學家認為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削減支出是這波景氣復甦最大威脅,35%認為這是第2大威脅。

 大多數受訪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房市低迷是景氣復甦第2大威脅,至於海外經濟成長走緩,以及通膨壓力擴大,不被受訪經濟學家視為極大威脅。

 受訪經濟學家雖有些擔憂東日本震災衝擊美國景氣復甦,但無人視之為長期重大威脅。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善存(Centrum)---化學的保健食品

我在任何健康演講場合,都會提到電視上那個扛著腳踏車上樓的銀髮壯年營養 品廣告,呼籲明智的台灣人不要再吃了,那是100%化學合成的,長久吃下來其實是有害肝腎。但在演講中不能直接說出廠牌,心中也很為難。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一則高興,二則難過。高興的是我多年的呼籲得到證實,也證明化學合成的營養品不能吃;難過的是很多台灣人還在受此種沒有良心的美商藥廠的化學營養品之害,而不知覺悟。

為了協助大家,在此就把營養品標示的真相寫出,大家以後可以自行檢視:

找找<維他命E>如果是寫dl-alpha-Tocopheryl Acetate 就是合成的維他命E。

找找<礦物質>成分標示,如果是寫:Cupric Oxide 銅氧化物、 Manganese Sulfate硫酸錳、Potassium Chloride 氯化鉀、Sodium Selenate 硒化鈉、、等等型式的,都是化學合成的。

如果<其他成分>寫有:Lactose 乳糖、Talcum 滑石粉、Titanium Dioxide 二氧化鈦、Starch 澱粉、食用色素、Sodium Ben zoate 苯甲酸鈉、Potassium Sorbate己二烯酸鉀、 Benzoic acid 安息香酸、 Benzoin Sodium 安息香酸鈉 、、等等的,就是有一大堆添加物及防腐劑的化學合成營養品, 絕對不是天然蔬果原料。

請把家裡的營養品包裝或瓶子拿來看看,就知道你們吃的是什麼樣的營養品了。

2010 年5 月號138 期《康健雜誌》調查發現: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瘋保健食品,不看標示、產地、認證,聽人家說這不錯,就掏錢,買保健食品像買零食。

朋友們,一般人買零食還會知道怎麼挑,買營養品卻完全不會挑,太扯了吧。

--------------------------------------------

2010 年5 月號138 期《康健雜誌》

聰明吃保健食品 台灣人喜歡吃保健食品,一年消費可蓋半棟101大樓,但最新研究卻發現,保健食品過量有害健康。怎麼吃才安心?

文.林貞岑  

一位三、四歲的小女孩因厭食、體重減輕求診。 小女孩雙眼無神,不斷抓癢、肌肉緊繃無力,檢查結果發現輕微血尿,腎臟有0.7公分的結石,是鈣片吃太多造成高鈣血症。 原來小女孩的母親擔心她長不高,半年前開始,每天給她吃五、六顆兒童鈣片(每顆300毫克),小女孩一天吞近肚裡的鈣質高達1800毫克,是孩童建議量的 三倍之多。 「幸好及早發現,再晚一點就會影響到生長和智能發育,」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趙舜卿說。

現代人崇尚養生健康,保健食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草藥及健康食品)幾乎已經成為每日必需品,根據衛生署統計,國內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在吃 維生素。 現代人愛用保健食品,以為來自天然很安全,於是混用及過量使用。 吃兒茶素、蜂膠導致尿毒升高;老人家喝牛奶加鈣片造成鈣中毒,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案例。「以毒物學來說,維生素就是藥物,」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認 為,民眾應該要慎用保健食品。

近十多年,已有不少大型研究指出,維生素和補充品過量有損健康。 從治病到可能致命譬如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針對9500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人長達七年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維生素E達400IU的人,心衰竭機率增 加13%。 丹麥研究也發現,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癌症或是部份健康的人,每天補充β-胡蘿蔔素、維生素A、E,不但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還可能會提高死亡風險。

保健食品的研究結果矛盾衝突不斷,一下可以治病,一下又會致命,身為消費者,倒底該怎麼辦?哪些保健食品比較安全,怎麼吃最安心?

分析多年來的研究報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惡名昭彰,對身體造成的危害高居所有維生素榜首,林杰樑認為應該立即停用。 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容易沉積體內造成肝臟毒性。每天服用5萬單位的維生素A,就會造成骨頭痠痛和肝臟病變。

在香港,有位媽媽為了要小孩「吃魚肝油補眼睛」,每天讓孩子吞十多顆魚肝油,導致小孩發育受影響,甚至出現肝硬化。 「(吃魚肝油補眼睛)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林杰樑指出,國人飲食中並不缺乏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這些營養素在木瓜和地瓜中含量豐富,不需要額外補充。

此外,抗氧化劑和免疫類保健食品也要小心使用。 抗氧化物可以清除身體自由基,達到預防疾病效果。但新近研究發現,如果吞服抗氧化物過量,反而會加速身體氧化反應,讓自由基增加。 且抗氧化物過多時會清除掉一氧化氮,造成血管無法擴張導致心臟病。 且多數抗氧化物如茄紅素、花青素、葡萄籽、芸香素等,並沒有每日建議量,「因為這些並非身體所需,」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黃士懿說,每日建議量的意義是「維持生理運作最少量」,如果沒有規範,表示身體沒有需求,也不需特別補充,多吃蔬果 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抗氧化物。 過度提升免疫力,可能導致反效果,免疫類保健食品也不宜亂吃。

對於常見「××可以增強某個免疫細胞功能」的訴求,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謝瑞坤特別提出澄清說,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如同蹺蹺板,是整體平衡作用的,「不是單加強哪一部份,就表示免疫力增強 了,」他說。 尤其有些免疫食品需要控制劑量,譬如研究發現低劑量(一天25克)的黃耆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反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和信醫院藥師姜紹青提到。 有些人長期服用中藥來增強免疫力,譬如把黃耆、枸杞泡茶當水喝,也要小心。 不需要每天大量吃某一個中藥材,「會有過量的危險。」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解釋,一來每人體質不同,同樣的配方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二來長期服用中藥,也可能會有重金屬累積及藥物過量危 險。 過度提升免疫力,反而會使細胞分不清敵我,轉而攻擊自己的細胞,造成發炎反應或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 一位營養師的母親,因肺癌末期全身水腫無法下床,她吃了靈芝後水腫立刻消失,「跟書上寫得一樣神奇,媽媽還很高興下床走動,」營養師回憶說,到了第五天, 母親呼吸變喘,原來是嚴重的心包膜積水,開刀後才解決問題。 如果你有自體免疫問題,最好不要使用免疫調節類的保健食品。 至於一般人不需要天天補充,「偶爾身體虛弱時再吃,」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主任黃惠宇建議。 維生素B、C、綜合維生素、魚油較安全,維生素中較安全的是,維生素B、C、綜合維生素和魚油。 前兩者為水溶性維生素,不會累積在體內造成傷害;綜合維生素和魚油,目前為止對身體造成危害的研究報告不多。但仍要注意,不要超過每日建議使用量。

事實上,專家學者都同意,一般人不需特別補充維生素,營養素最好的來源是天然食物。但如果消費者把保健食品當成維持生命的要素,不吃覺得不放 心,專家並不反對適量補充。

四守則,安心使用保健食品

*有需要再吃

維生素不必天天補充,有需要再吃。 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並非照單全收,有時吃得少,反而會強迫細胞吸收得更好。 每隔兩、三天吃一次,不但減少過量危險,也可以補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求。

特殊情況如壓力大、學測考試或經常加班熬夜時,可適量補充維生素。

身兼教學與行政工作,每當黃惠宇教授發現自己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就會吞顆維生素B群補充體力。

此外,如慢性病人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 因為慢性病如同處於高壓力狀態中,很容易消耗維生素B群, 林杰樑 醫師提醒。

其他像咀嚼、食物攝取有問題的銀髮族,也可適量補充綜合維生素,輔大營養系副教授曾明淑建議。

但孕婦和幼童,最好不要隨便補充維生素。因為任何外來物質都會影響到胚胎發育,譬如綜合維生素中含維生素A,過量會造成畸胎,因此在懷孕過程中,最好不要服用維生素和補充品。

至於該不該吃葉酸預防寶寶神經管缺陷?建議可先和醫師及藥師討論後再使用。 在美國,政府嚴格把關四歲以下孩童不能任意使用維生素,須由醫生評估使用。 因為寶寶長高長壯需要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營養素,「光吃維生素是不夠的,」

趙舜卿醫師說。 且學齡前是養成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黃金期,應該要讓孩子愛上天然食物的美味,而不是給他維生素藥丸應付了事。

*注意藥物交互作用

維生素和保健食品經常與西藥發生交互作用,建議心、肝、腎有問題的人,使用前最好先跟醫療人員討論。

常見藥物交互作用如魚油、大蒜、銀杏和阿斯匹靈併用會產生出血危險。

此外,減肥藥羅氏纖會影響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吃藥後3∼4小時,再補充一顆維生素。

纖維類的保健食品如車前草等,會減少止痛藥普拿疼藥效,因此最好先服用西藥,等兩小時藥物吸收完畢後再服用保健食品比較安全。

如果已經在服用某種保健食品和西藥,建議兩者都不要隨便停掉,以免影響藥物療效。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講師王莉萱就發現,不少慢性病人情況控制不好,原來是保健食品一天吃一天不吃,影響藥物濃度。 建議慢性病人使用保健食品最好先跟醫師、藥師討論,並隨時觀察自己是否有異常症狀。譬如,發癢表示可能是藥物過敏。 如果心血管病人發現早上刷牙會流血,或身上有瘀青,表示有出血現象,最好回醫院診治。

保肝類保健食品,如菇類等,會啟動身體解藥基因,讓藥物失效,因此最好與西藥間隔3∼4小時再用,黃惠宇教授提醒。

*不要超過每日建議量

細胞不是鐵打的,保健食品濃度過高也會出問題。 即使安全性高的水溶性維生素B和C,也可能因為排尿少造成累積過量,如維生素B6太多會產生周邊神經病變,維生素C太多,則會出現腎結石及頭痛,「吃維生 素時記得要多補充水分,」林杰樑提醒。 且無論是天然或合成,吃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毒性和增加代謝負擔。

有人把一天吃三次的維骨力改成一天吃五、六次,結果造成胃痛、低血糖。 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最好在每日建議範圍之內。且選擇綜合維生素會比單單一補充劑安全。 目前衛生署的規定是維生素含量可以是建議量的1.5倍,若加上日常飲食,其實已經很足夠。

如何辨識所吃維生素是否過量?可以看營養標示中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DA),美國為USRDA,標示為100%表示完全符合。 如果是100%×66,表示為建議量的66倍之多,劑量太高會有危險,不建議選用,高雄醫學大學營養部主任黃孟娟說。

此外,要小心mega為開頭的維生素加強錠或是高單位維生素。 專家警告,這類維生素劑量太高,很容易影響藥物或治療,甚或造成肝臟代謝負擔,且一旦停用,身體反而會產生缺乏症症狀,最好不要輕易嘗試,藥師王麗萱提 醒。

*選擇小包裝最好

吃營養品也要分散風險,至少每兩個月更換不同品牌,不但增加身體利用率,也可避免產生抗藥性, 黃士懿教授提到。

此外,因為用量不多,選擇小包裝較較新鮮。

選擇天然、多元化的食物種類

維生素和保健食品,過度簡化了營養成分,天然食物有多種成分相輔相成,是萃取單一成分的保健食品無法取代的。「一碗青菜的營養 素,是綜合維生素沒法給的,」林杰樑說,以毒物學角度來看,未經純化的天然食物最安全。 新近的研究也發現,食物種類愈多樣對身體愈好。

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證實,番茄和芥蘭可以延緩前列腺癌發生,但兩者合吃效果更好。且食物中富含多種植物性化學物,如酚(茶、丁香)、異黃酮(大 豆)、兒茶素、薑黃素(薑黃)、白蔾蘆醇(葡萄、花生)、植酸(豆類)等,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有效控制癌症。 「這麼多的營養素,如果光靠藥丸去補充是吞不完的,」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肯定地說。 而且,萃取的藥丸濃度太高,可能會強化血管新生抑制作用,影響血液供給到其他器官如心臟及腦,造成缺氧問題。 來自天然的蔬果濃度雖低但很安全,只要飲食均衡及多樣化,一樣可以達到相同效果。

然而,很多人質疑,這麼多種營養素,一天怎麼可能都攝取到? 輔仁大學營養系副教授曾明淑認為不需擔心,營養素交給營養專家去煩惱,一般人只要看看自己每天六大類食物是不是攝取足夠就好。



有些小技巧,幫助你吃得更健康 -

- 先吃菜再吃肉

現代人蛋白質攝取過量,可以試著整飲食順序,青菜、五穀根莖類先吃,最後再吃肉類或蛋白質,且最好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等。 吃素的人可由奶、蛋或五穀、黃豆類來補充, 黃士懿教授說。

- 外食儘量不挑油炸品,多點份青菜,把水果當成午晚餐點心。

曾明淑教授喜歡把蘋果擺在辦公室裡,蘋果不須冷藏,耐放又有淡淡香氣,隨時拿起啃一口,無論視覺、嗅覺和味覺都得到很好的滿足。

- 多帶便當

自己做便當可以掌控食物來源與烹調,吃得安心健康。 平日工作繁忙,曾明淑會利用週末假日上市場,並準備一桌好菜,豐盛的菜餚正好可以分裝成2∼3個便當。 林杰樑醫師也讓孩子從小帶便當,他的孩子不吃漢堡、薯條,全家一起到速食店,也只點健康的優格。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審稿專家:輔仁大學營養系副教授曾明淑

我要我的孩子知道的20件事

原著書名:20 Things I Want My Kids To Know(我要我的孩子知道的20件事)


中文譯名:黃金階梯-人生最重要的二十件事

1995年我第一次讀「黃金階梯」這本書,原著書名是「20 Things I Want My Kids To Know」。記得那時讀完這本書,我的確整理了自己「人生方向」的一些想法,我也記得當時真有所感:「這是我要我的孩子知道的20件事」。

因為學校裡不教「如何生活」,也不教「人生的基本要素」

因為年輕人需要外界的幫助,來發絕自己的美好潛能

因為老式的真理從不過時

作者在引言裡,寫出他為何寫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愛年輕人,我了解他們的生活並不容易

到底是那20件事?以下節錄與父母們分享。

1. 成功在於做,不在於得

成功就是將我所有的做最好的運用。成功是在於做,而不在於得;是在於嘗試,而不在於勝利。 / 戴韋恩(Wynn Davis)

2. 人生是艱苦的

人生是一連串的問題。我們要去埋怨?還是去解決這些問題? / 派史考特(M. Scott Peck)

3. 人生充滿樂趣

開懷大笑應該是人與生俱來最高層次的天賦本能。 / 克曾茲(Norman Cousins)

4. 我們依靠選擇而活

上帝並沒有問我們要不要來到人世間,我們只能接受而無從選擇。我們唯一可以做的選擇是:決定如何活著。 / 畢亨利(Henry Ward Beecner)

5. 態度是一種選擇

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奪走,除了一件東西,就是人在任何情況下,選擇自己的態度與道路的自由。 / 法蘭科爾(Viktor Frankl)

6. 習慣是成功的關鍵

事實上,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唯一的差別在於,他們擁有不一樣的習慣。 / 曼迪諾(Og Madino)

7. 感恩是一種最好的習慣

不要為你所沒有的抱怨……要珍惜你所擁有的。 / 朱德(H. Stanley Judd)

8. 把人生建立在尊敬的基礎上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 馬太福音七章12節

9. 誠實依然是最好的策略

「在國際外交事務、人際關係、勞工、商業、教育、家庭與控制犯罪上,誠實是最好的策略。因為,真理是唯一有效的東西,也是建立持久關係的唯一基礎。」 / 克拉克(Ramsey Clark)

10. 和善的言語成就大事

「世界上沒有幾件事比積極的鼓勵更有力量,一個微笑、一句樂觀、充滿希望的話。當事情遇到困難時,說一句:『你能辦得到。』」 / 德伏斯( Richard M. Devos)

11. 真正的動機發自內心

「不論你是誰、你年紀多大,如果你想要得到持久永恆的成功,那驅使你邁向目標的動機必須發自你的內心。」 / 梅爾(Panl J. Meyer)

12. 目標是有底限的夢想

「有目標的人們成功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往那裡前進。」 / 奈丁格爾 (Earl Nightingale)

13. 辛勤工作無與倫比

「生命所提供的最好獎賞就是:有機會為值得做的事情辛勤工作。」 / 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14. 有得必有失

「決定你要什麼,決定你願意用甚麼來與之交換,把你的前後次序搞清楚,就開始去工作。」 / 韓特(H. Lamar Hunt)

15. 成功者創造時間

「時間是生命,是不可重來、不可逆轉的。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掌握時間就是掌握生命,並充分地使用生命。」 / 蘭凱(Alan Lakein)

16. 自尊是自己成就的

「自尊是在你內裡深處對自己價值的感受。」 / 魏特利(Denis Waitley)

17. 心靈成長也需要營養與運動

「身心靈和諧的運作,決定了我們整個人與我們的健康。」 / 桑若森博士(Dr. Carl Thoresen)

18. 每一個人都有失敗經驗

「如果你願意接受失敗,並從其中有所學習;如果你願意相信失敗是一個化妝的祝福,並從中板回優勢,你就有擁有一個最有利的成功因素與潛能。」 / 舒格曼(Joseph Sugarman)

19. 用心體會人生基本要素

「這是我的秘密,一個非常簡單的秘密,就是人只有用心眼去看才會看得正確,真正基本的東西是用肉眼看不見的。」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 聖艾克斯柏利(Antoine de Saint-Exupery)

20. 最基本的原則是做一個好人

「盡你所能的做一切的善事,用你一切可能的方法行善。」 / 魏斯理(John Wesley)

8種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5位資深中醫,不但無病無痛,還要出示身分證才獲准老人優待票價,首度公開什麼才是他們的養生方式。


以下我們歸納整理出「8種國寶級中醫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後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鐘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鐘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於肝。」以中醫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

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靜坐10分鐘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或者可準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湧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是那種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採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鏽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雲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後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裡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後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後,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3. 書寫

寫書法、日記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鬱症。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鍊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讚美後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藥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後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法院,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裡,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後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4. 睡午覺

利用午睡鬆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後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5. 靜心

信仰,是支持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裡,廳堂中央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基督徒,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後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藥方。

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裡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飢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並自己醃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7. 和緩運動+按摩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按摩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捲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功法,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並搭配按摩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循環,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除了鬆弛全身筋肉關節,並可加上按摩筋絡,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曆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祕訣是,每天做穴道按摩。早上起床後先將手心搓熱按摩全臉,按摩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湧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誌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裡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閒午后。「啊,那家蛋糕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後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台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台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採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註解。

脂肪 黏液 毒素 壓力

請認真看看,救自己一命.... 很多人覺得當女孩子很麻煩,很不方便,但看完這篇文章,突然覺得當女生也是挺幸福的 ....


襄陽醫生的健康講座...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脂肪、黏液、毒素、壓力。

我們先從脂肪探討起,假如你們家有女兒,你有沒有注意到她幾歲開始發育?

我常常到學校去演講,現在的小學生平均在4年級就開始發育了,大約是9歲10歲左右,再回想我們這一代,那時的女孩子幾歲開始發育?都是在國中以後13/14歲才開始發育的,為什麼差一代差了那麼多提早了3至5年。這樣是不是遺傳?

我們西醫找不到原因通常就說它是遺傳。

現代的女孩這麼早就發育了,是不是好現象?不是啊!

所以我們看現代的國中生是不是臉上長了一大堆東西,一般家長以為這就是青春期,那為什麼你的小孩長而別的小孩不會長?我跟各位講,看到小孩子長東西,就馬上做兩點推論:

1.肝臟本來就幫我們人體過濾油脂的,然後從大便拉掉,對不對?但現在就是你們家長給他們吃了過多的脂溶性毒素,肝臟來不及過濾了。

2.或是肝臟已經壞掉了,所以只好從皮膚作替代性的排除,否則油脂會進一步帶到腎臟破壞腎臟功能。 所以現在你們有沒有看報紙,有小孩 8個月小小年紀就得到肝癌。你們有沒有想 過為什麼?我跟各位講,你們給小孩吃了過多的脂溶性毒素了。什麼叫作脂溶性毒素,就是所謂的飽和性脂肪酸,如動物的油脂,牛油、豬油..等。

還有一種油是大家都疏忽的,叫TFAS,或反式鍵結脂肪酸,它是什麼油呢?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氫化植物油、乳馬林或是人造奶油。這種油存在於大部的西點與餅干裡頭。還有我們去吃韓國烤肉時,旁邊放的那一塊奶油或是奶油餅裡所包的都是這種油脂。這種油在料理時好香喔,以前以為這種油比奶油還營養,結果幾十年下來,發現不得了,發現它是經由加工處理過的,它的結構在化學上是呈反式的鍵結,它比真正的 奶油要毒上好幾百倍,Time雜誌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公布出來了,這種油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在自然情況下,人體是無法處理消化這種油脂的。一吃下去馬上對肝臟產生傷害,而且還會破壞人體細胞膜,造成細胞的缺陷影響未來的複製與再生。

結果大家都不知道,你們家小孩愛吃麵包,臉上就長個麵包臉;更何況有些媽媽根本就不做飯的,整個家庭都是外食的,那你們想想,外面的自助餐或餐廳可不可能給你們弄什麼好油?所以你們家小孩為什麼臉上長的花花綠綠的現在了解了吧!他的肝臟可能已經受到脂溶性毒素的傷害了。要是你們家長還不把它當成一回事,那你們要注意啊!油脂會堵塞毛囊,男子年紀輕輕20幾歲就開始洗頭掉頭髮,開始要迎接禿頂時代。有些太太會問,那我和我的先生都吃一樣的東西,為什麼只有我的先生會掉頭髮,而我不會?那讓我們來探討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結構有什麼不同,女生是不是每個月都有一次月經啊,女孩子每個月會藉由月經將脂溶性毒素排除體外,所以當然只有你們的先生會掉頭髮。而男孩的脂溶性無法由下面排除出去,就是所謂的雄性禿」。

而我們只看到洗頭掉頭髮,有沒看到心臟血管開始在堵了?腦血管在堵了?這樣就知道了吧,為什麼現代人有這麼多的心臟病和腦中風。再來,這些脂溶性毒素會堆積骨頭裡,慢慢造成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這些人只要一稍微吃油脂,關節就開始痛、手就開始麻起來了,百試不爽。再下去這些脂溶性的毒素會干擾到內分泌系統,你就會出會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毛病,包括糖尿病,所以爸爸糖尿病、兒子也有糖尿病,不要就以為是遺傳,是因為爸爸吃得油膩膩、兒子也跟著吃得油膩膩。所以糖尿病患者只要將油脂的攝取量降低,很多病患的血糖都可以恢復正常。所以這種現象怎麼可以叫做遺傳呢?

所以光一個脂肪在我們的身體各部位不正常的堆積造成不同的病名,你們從小有沒有告訴你,那些幫你開一些紅紅綠綠的葯的醫生有沒有告訴你,沒有啊!難怪他們的頭髮掉得比你先生的還多、臉色比你的先生還差,那就很奇怪了,為什麼那些醫師開出來的紅紅綠綠的東西,你們為什麼要吃。

【癌細胞是好細胞】是一篇發人省思的文章。你知道一星期你最多可以吃多少雞蛋嗎?你吃幾粒?你呢?答案原來是四粒。醫師說時傳來一本台灣翻譯的醫學書籍,指著上面的例子。「我從前肯定是超標的,早餐荷包蛋、午餐烚蛋、晚餐炒蛋,方便又有營養嘛。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吃蛋無益。」以上的獨白,出現在一個健康講座上,說話人是梅襄陽,台灣牙醫。他每逢一三五看病,二四六做免費演講,宣傳健康飲食防癌之道。聽他的演講,總覺得有濃厚的傳道意味。癌細胞是好細胞面對荼毒生靈的流行飲食文化,他惡之如魔鬼。

演講中經常引述的《如何從飲食防癌》、新世紀飲食》、《別讓醫生殺了你》,就是他的聖經。

多一 個人加入組成防「癌長鏈」民間組織,就是他的救贖。不為什麼,只因為他曾經受過此苦。

三十三歲那年,風華正茂的梅醫師(台灣是如此稱呼)證實患上肝癌,同時發現嚴重脂肪肝、腎臟抽痛、嚴重痛風。只有三公分大的腫瘤,叫當時八十公斤約一七六磅重的小胖子吃盡苦頭。 醫師也是人,他當時想的也是:「這些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冷靜下來後,他檢視了生平所學,審查了個人的生活習慣。六年來,從不斷的資料蒐集和整理當中,領悟到癌的真諦。

「癌細胞是什麼?是你的死敵?你錯了。」在講座上,他神情並茂的為人人得而誅之的癌細胞辯護:「它其實是你自己的細胞。你現在割它、電它、殺死它,通通都不對。因為它之所以變成癌細胞,都是因為維護你,為了裹住體內過量的毒素自我犧牲。」

我們身體有太多毒素「你知道嗎? 肝臟是我們身體的化工廠,所有脂肪類或脂溶性毒素,都要經過肝臟過濾。太多毒素過濾不了,就會進入血液,然後從皮膚上排出來。

現在的小孩子到五六歲,臉上就花斑斑的,就是因為他們吃了太多質素欠佳的食物囉。」

聽著梅醫師這麼迫切的語氣,頓時讓人感到呼吸窒息,什麼!現代人吃得實在太糟糕了!

身為癌症康復者的他,反而精神奕奕,比起很多四十新中年後生得多。 到底,他憑什麼走過來?「就是飲食。」

這六年來,他摒棄了從小到大至愛的蛋、奶、肉,改吃地瓜湯、青菜、水果、素食營養粉等,只吃一頓正餐,經歷過兩次大排毒反應,硬是將嚴重的飲食不平衡校過來。

【排毒過程 】

置諸死地而後生「當時咳了超過一個月,咳得胸痛肚痛,伴隨感冒發燒,吐出來的都是黃痰,黏黏的,很臭!」

他正色道:「 千萬不能用藥去壓,多飲水,休息三五七天就好了。你知道嗎?不論得什麼癌,到最後總是咳嗽,因為毒素變成黏液,要透過淋巴排出來。但醫生一看,不得了,是急性肺炎,結果服了藥後,毒素反而被迫滯留體內。」

每一次講座,他都會講這個笑話:「女孩子最幸福,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子宮是身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每個月一次的出血,將不少積存的毒素帶走。男孩子可慘了,沒有這個特殊通道,滯留的毒素惟有走上頭頂,於是得頂上光溜溜的.」真相,往往是笑中有淚的。

梅醫師防癌四部曲:

1.改變生活型態,不吃不該吃的東西(高鹽、高油、高蛋白質的素食,也屬不該吃)

2.吃對東西,四低一高食物(即低鹽、低糖、低脂肪、低蛋白質和高纖維)。

3.了解生命意義,啟動康復力。

4.邁向健康之路,坦然接受排毒。

原來我們都可以當個好野人~~

看完是您的福氣(摘自國語日報)


現在能看到以下這封文章都是有福之人。

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單身,生活過得很逍遙。

前一陣子她住在臺灣的母親罹患腦瘤,開刀後復原得很慢。

鵑鵑立刻請調回臺,找了間公寓,把母親接到身邊就近照顧。

鵑鵑不是家中的獨生女,上有大姐,下有弟弟,但是只有她放棄原本的生活,承擔服侍母親的責任。

她大姐偶爾給她一筆錢,當作是孝親費,此外很少露面,更別談關心自己母親的現況,好像出點錢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母親推給妹妹。

我們這些鵑鵑的朋友看不過去,紛紛提醒她要找大姐和弟弟談清楚母親的事。

鵑鵑保持她一貫的優雅從容,靜靜的說:「照顧媽媽是我的福氣。」

原本為她打抱不平的我們,聽了這句話,頓時沉默起來。

難怪從來不曾聽她抱怨,自認享有「福氣」的人,怎麼會向人訴苦呢?

她總是耐著性子尋找適合母親的飲食配方和復健機構,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時光,鵑鵑忙著張羅都來不及了,哪有閒功夫喊累叫煩哪!

在鵑鵑細心打點下,病情不大樂觀的母親,身體竟一天天好起來,母親想要康復的意願也啟動了,甚至會離開臥房到屋外走走。

原本令人覺得沉重的擔子,因為鵑鵑懂得惜福,居然化作豐盛的禮物。

現在鵑鵑成了大家的強心劑,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或者受了委屈,習慣性的退縮、放棄、抱怨或指責別人時,總會想起她的話。

在我們這一群朋友中,開始流行一種句型:「能多做一點是我的福氣。」

「孩子不聽話,耐著性子引導他是我的福氣。 」

「擠公車沒位子坐是我的福氣。」

那麼能認識你也是我的福氣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多少帶著點自我解嘲的意味,有時也是開玩笑,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原來好福氣也是會傳染的。

一句話

人生的成敗,常常因為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

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甚至豁然開朗;由於「一句話」而改變一生的事例,更是多不勝數。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

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將繼母娶進門。

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如是說:「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實在令我頭痛,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或做出什麼壞事呢!」

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托著他的頭,注視著他。

接著告訴丈夫:「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

此話一出,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

就因為這一句話,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也因為這一句話,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更因為這一句話,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

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人要常說: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第二、給人鼓勵的話;第三、給人肯定的話;第四、給人讚美的話。

多說好話,少說壞話。

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因此人要經常檢點自己的口舌,以免破壞了好因緣。

原來你也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問:「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不解。

老人反問道:「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1千元,你幹不幹?」

「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砍掉你一隻手,給你1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10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給你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擁有超過1000 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哀怨自己貧窮呢?」

老人笑吟吟地問道。

青年愕然無言,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心靈導航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個星期中離開人世的人更有福氣。

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饑挨餓的難受……

你已經好過世界上五億人了。

如果你的銀行帳戶有存款,錢包裡有現金,你已經身居於世界上最富有的8%之列!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頭,面容上帶著笑容,並且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了。

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但是他們卻沒有。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了。

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於上帝才能做到的。

親愛的: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那麼你更是擁有了雙份的福氣,你比20億不能閱讀的人不是幸福很多嗎?

看到這裡,請你暫且放下書,然後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話:

「哇!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 」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羅漢果的食療功效

羅漢果是中國一種獨特的果實。人們通常把它烘乾保存,把它作為入藥用途。它的食用、藥用價值已有很悠長的歷史。
羅漢果味甘、性涼,益肝健脾,有清熱解暑、化痰止咳、涼血舒骨、清肺潤腸和生津止渴等功效;可治喉痛﹑聲沙﹑氣管炎、哮喘、咳嗽、胃熱、便秘、急性扁桃體炎等症。除此之外,羅漢果的根搗碎還可用治療刀傷、腫瘡癤等外科用藥;它是一種極好的清香、甘甜飲料,可提神生津,常年飲用,能駐顏美容。羅漢果更可作為調味品,用於燉品、清湯、或製成糕點、糖果、餅乾,其味清甜醇香。

羅漢果含有豐富的羅漢果甜度及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熱含量極低﹝低卡路里﹞,對人體頗有益處。羅漢果提取之精華,其甜度相對值等於蔗糖的三百倍。 羅漢果中含有幾種抗氧化淨化物質﹐化解體內新陳代謝而產生的游離基﹐防止游離基氧化細胞組織令身體機能失調致病。因而 羅漢果能減慢由氧化而老化的情況﹐防止老化所致的病症﹐包括血管運作失常﹐動脈硬化而導致的心臟病﹑中風和老人痴呆等病變。對於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老人斑﹑白髮﹑白內障等現象亦有幫助。此外﹐羅漢果更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症患者之首選的天然甜味劑及最佳的保健品。

羅漢果除可與其他中藥組方入藥外,更可單獨或配伍其他中藥組方作為食用或者藥用的用途:
一. 羅漢果茶: 羅漢果一個洗淨壓碎﹐用二公升水中火煲二十分鐘。關火後置十分鐘。熱飲或過濾後冷藏凍飲均可。本方有清肺止咳、潤腸通便,對煙酒過度而引致聲音嘶啞、咽乾口渴尤為有效。

二. 羅漢果豬肺湯: 二. 羅漢果豬肺湯:羅漢果一個,洗淨壓碎,加入豬肺適量燉服。對滋補肺陰及治療肺結核、氣管炎有一定的療效。
三. 羅漢果治百日咳: 羅漢果一個,洗淨壓碎,柿餅五錢、魚腥草八錢、百部八錢煎飲服。

四. 羅漢果益母草湯: 羅漢果一個,洗淨壓碎,益母草五錢煎水服用。本方用於婦女咳嗽、月經不調。
五. 減肥健身湯: 羅漢果一個,山楂片五錢。把羅漢果洗淨壓碎,與山楂用250克水﹝約兩飯碗水﹞煎煮,去渣留湯,如適量加入蜂蜜味道更佳。

羅漢果好壞的分辨﹕ 拿起羅漢果在耳邊輕搖﹐響的便是不好。將果由離檯面二寸輕力放下﹐如它像乒乓球般的彈起﹐即是佳品。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看今日美國政府是如何處理經濟問題的...

堪薩斯州小鎮慵懶的一天。太陽高張街道無人,時機歹歹,每個人都債臺高築,靠信用度日。

這天,從東部來的有錢旅客,正開車通過鎮上。他在一家汽車旅館停車,拿出100元放在櫃台,說他想先看看樓上的房間,挑一間過夜。

就在該名男子上樓後,店主抓了這100元鈔票,跑到隔壁屠夫那裡,付了他欠的錢。

屠夫有了1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欠豬農的錢。

豬農拿了100元,奔向飼料和燃料供應商,也付清了他欠的錢。

那個在農會做事的老兄,拿到1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艱困時期,當地的服務業也不得不靠信用提供服務。

有了100元,應召女衝到旅館,付她房間的錢,旅館店主把這100元放到櫃檯上,以免富有的旅客起疑。

此時,這位旅客下樓來了,拿起100元聲稱客房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放回口袋走掉了。

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任何東西。但是現在全鎮的債務都還清了,而且全鎮的人以更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未來。

...各位女士先生們,事情就是這麼著….。

(當然,各位好友也可以發揮各位的想像力,在生活.....等等的一些事情上....就是這麼...)

新聞分析-油市嚴峻更勝2008年

• 2011-02-25 01:13


• 工商時報

• 王曉伯

 利比亞的動亂與供油受阻,嚴重暴露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供油結構的脆弱,即使OPEC決定增產,短期內油價仍有可能衝到每桶150美元以上,更別談OPEC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還可能遭到動亂波及。

 中東北非(MENA)的混亂局勢使得國際油價近來漲勢迅如奔馬,勾起世人對2008年7月國際油價暴漲到每桶147美元的回憶。然而比較現今與當年局勢,無論是在原油供應或地域風險上,眼前情況更較當年嚴峻。

 2008年上半油價急漲主因在於美元下跌與市場掀起投機炒作熱潮,因此儘管國際間要求OPEC增產原油以壓抑油價的聲浪高張,OPEC卻是以油價上漲與供應無關為由堅持拒絕增產。此外,OPEC當時幾乎是以全產能在產油,增產能力只有1日100萬桶,OPEC必須保留做為供油遭遇緊急情況時的緩衝。

 再看現今情況,儘管OPEC增產能力已增到1日500萬桶左右,但其中有370到400萬桶都是由沙國擁有。雖然光靠沙國即可彌補利比亞(原油日產量估為160萬桶),與產油也面臨威脅的阿爾及利亞(原油日產量估為180萬桶)的供油短缺,但是也代表OPEC的增產能力只剩1日160萬桶左右,實在難以再應付其他可能發生的供油中斷風險,這也正是投資人所擔心的。

 此外,產油國要進行增產,至少需要1個月的準備時間,再加上利比亞與阿爾及利亞的原油品質優於沙國,煉油成本相對較低,這些條件都將繼續推動油價上漲。

 從地域風險來看,當前情況更是較2008年時緊張。當年的中東風險也就不過是伊朗的核子問題,是在西方國家可控制的範圍內,然而現今卻是利比亞這位被美國前總統雷根稱為瘋狗的格達費,誰也無法預期他在做最後一搏時會有什麼動作。

 華爾街日報就指出,利比亞擁有大批可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包括芥子氣以及飛毛腿飛彈,令美國政府大為擔心,不知格達費面對國內動亂是否會使用。這樣的風險也使英國首相卡麥隆日前敦促國際間考慮對格達費採取行動。

 另一個令投資人擔心的地域風險是沙國政局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在茉莉花革命浪潮下,沙國也已出現抗議行動,迫使沙國當局大手筆推出福利措施極力安撫。

 然而世人最感憂慮的是沙國的產油是否也會受到威脅,若是供油受阻,OPEC的供油體系也就等於崩潰。若真是如此,後果難以想像。

供油小國 利比亞 為何攪亂全世界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報導】 2011.02.25 02:30 am

利比亞動亂導致紐約輕原油價格廿四日一度漲破每桶一○三美元。紐約股市也連跌三天。

(路透)

紐約時報報導,利比亞石油產量雖然不到全球產量百分之二,但品質特高,重要性不能以產量衡量。因此儘管全球最大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宣布隨時可增產彌補利比亞這個「小」缺口,市場仍然不安,國際油價連日飆漲。

專家說,利比亞日產一百六十萬桶原油,超過九成是含硫量低的輕原油,較容易提煉成汽油、柴油、煤油、噴射燃油,且歐洲和亞洲許多煉油廠設備只能提煉輕原油,無法處理含硫量高的重原油,對利比亞原油倚賴特重。

沙烏地阿拉伯表示,沙國有每日四百萬桶的備用產量,隨時能投入生產彌補利比亞的減產。但沙國這些備用產量多半是重原油,對歐洲而言,運輸提煉成本都比輕原油高。華府「能源政策研究基金」主任戈德斯坦表示,「質比量重要」。

利比亞若持續動盪,歐洲煉油廠將被迫向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購買輕原油,美國也向這兩國買油,因此可能會出現輕原油爭奪戰。上次輕原油供不應求是在二○○七年和二○○八年初,導至全球油價衝破每桶一百四十美元,當時原因是需求勁增而非突然缺貨。

相較於歐洲,美國煉油廠設備能夠處理屬於重原油的委內瑞拉和墨西哥原油,加上利比亞輕原油八成五銷往歐洲,因此利比亞減產對歐洲的影響超過美國,這也是做為美國油價基準的西德州原油比做為歐洲油價基準的北海布侖特原油低約十美元的主因。

布蘭特與西德州原油的差異

近期西德州原油與布蘭特原油價差呈現大幅逆價差現象,而一般來說西德州原油的品質優於布蘭特,因此西德州的價格普遍上應大於布蘭特。
而根據過去經驗出現價差翻轉時,多是市場供需出現問題。

西德州原油主要供給來自加拿大以及墨西哥灣進口至美國中西部與海灣區沿岸提煉的原油,它的品質相對較高,可精煉出較高比例的汽油。

而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原油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庫欣,該地是原油到美國的主要集散地。

西德州原油價格主要反應美國的原油供需狀態。

布蘭特原油是指在歐洲北海生產以及在西歐提煉,並在倫敦國際原油交易所交易的原油,它適合提煉汽油、柴用與噴射燃油。

布蘭特原油反應的是全球原油供需的狀態。

從中東、非洲輸往西方的原油均依照布蘭特原油訂價,俄羅斯、奈及利亞乃至於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原油生產商也以它作為參考指標。

因此布蘭特油價較能反應全球的供需變化與地緣政治的影響,相對的西德州油價則只反映美國的原油供需情況。

(有注意到非凡財經的跑馬燈都是報布蘭特原油嗎?)

近期埃及的地緣政治事件導致原油供給出現疑慮,為主要推升布蘭特原油價格的主要原因。

而近年來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的動能,帶動的原油需求,也讓布蘭特原油與西德州原油間價差有收斂的狀況。

然而近日美國庫欣的原油庫存量居高不下,又本週公佈的美國庫存恐再度增加260萬桶,都加大了美國原油的庫存壓力,因此近日西德州原油的價格受到嚴重壓抑。

而西德州原油的相關衍生性商品較布蘭特原油來的多很多,在投機操作之下,短線往往會出現價格過度反應的現象。

在一消一漲之間,西德州與布蘭特的價差就愈離愈大。

然而西德州與布蘭特原油在品質上畢竟是不同的,基本的價差及運輸成本加入後,其價差在長期應該是在一個穩定的區間。過大的價差,存在著交易的機會。

根據過去經驗當西德州與布蘭特負價差到達一定程度,通常代表著未來油價有機會出現大漲。

因為布蘭特原油價格我們可視為全球供需的指標,當布蘭特原油價格短線漲幅大於西德州時,隱含石油的需求增加(不管是實質經濟成長帶動或者熱錢帶動),
通常油價在未來都有較大的漲幅。

因此近期在價差不斷創新高的情況下,隱含未來石油價格上漲的機會相當高。

暴雨將至 房地產烏雲罩頂

自由時報 2012-03-01

當前金融市場氣氛讓人不安,油價、通膨、升息,這些不利經濟發展的因素同時出現,就像遠遠天空的一團烏雲,暴風雨已難以避免。

因為中東政局動亂促成此波油價快速上漲,上週北海布蘭特原油最高曾一度逼近每桶120美元價位;2008年7月,美國西德州原油也是噴出的方式漲到每桶147美元,油價高漲所引發的通膨及其他負面效應,使得雷曼兄弟在9月宣布破產,接著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高油價及其他原物料、食品價格上升所引發的通膨,已是當前各國政府最棘手的問題。金融海嘯過後,經濟復甦才剛剛看到萌芽,要如何打擊通膨又要考量避免衝擊經濟,輕重確實難以拿捏。中國、巴西、澳洲等國,是採取快速升息方式因應,這以乎也是各國政府唯一可採取的措施。

升息將會是綿密而長時間的連續性措施,金融市場會如溫水煮青蛙般漸漸感受到痛苦。資金撤離之後,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失去動能,無法再行投機炒作,房價會緩步下跌,股市則會有較激烈的漲跌起伏。

在過去3、4年的經驗,國人認知被教育成以為房價只會漲不會跌,不知房地產景氣起伏過程之險惡。10餘年前國內房地產景氣蕭條,北、中、南建設公司像骨牌般倒閉,房價跌到甚至低於貸款金額,金融機構手上滿手的逾放呆帳。為處理這些不良債權,所以才有台灣金聯、台灣金服這些公司,這都才是10多年前的事,國人健忘,只見媒體報導房價哄抬時的雀躍,卻忽略房地產市場已是烏雲罩頂、暴雨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