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怎麼看黃金價格上漲

劉憶如觀點:怎麼看黃金價格上漲
2009年12月19日蘋果日報

本周三(12月16日)美國聯準會決議繼續維持0%至0.25%的聯邦基金利率,這是自去年12月至今長達一年的美國零利率政策,引發的當然就是目前大家愈來愈關心的亞洲資產及全球商品泡沫現象。在各種商品泡沫的疑慮中,黃金價格大幅飆漲的意義究竟為何,更在最近引發諸多探討與爭議。

爭議的焦點在於究竟在上漲的價格中,有多少是屬於泡沫成分?一方面,許多人認為黃金其實是一種用途非常有限的金屬,除了作為首飾及金幣、黃金條塊等收藏作用外,並無實質功能;這是黃金之所以有別於石油及其他各種能源商品之處。

持這種論點的人,因此認為黃金價格不但不可能繼續飆升太多,甚至也不可能持續太久。最典型的歷史教訓當然就是發生在1980年時黃金價格的大幅震盪。當時,在短短的五個星期內金價自每盎司400美元飆升至850美元,隨即在其後的一年間回跌至300美元;至今仍有許多投資人以此為鑑,甚至拿當年的這個經驗用來預告這一波黃金價格的泡沫化。

保值功能大幅增強
但是持反對意見的人,則有另一番說法。首先,此次黃金價格的上漲並非像當年那樣瘋狂。金價在過去的二年間自900美元上漲至1200美元,在過去的十年間,平均每年上漲100美元上下,而非是僅在幾個星期之間的暴漲。其次,即使從需求與供給雙方面觀察,目前與1980年代亦有相當多的不同。

因為現代財務金融新產品的出現,黃金作為保值商品的功能較三十年前增強許多。例如,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ETF)提供個人及機構投資人一個方便又具流動性的管道去持有黃金,因此黃金作為現代投資理財組合中的一個分散風險的角色,是1980年代所不易達到的。

更何況,現代的風險實較以前高出許多,黃金的避險作用也因而隨之擴張。去年為對抗金融風暴,幾乎所有國家都大量印製鈔票。在黃金供給量大致不變,但鈔票卻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黃金相對於鈔票的價格自然因而上揚。

這個情況若要反轉,前提條件是黃金供量亦大幅增加,或各國大量回收已經發行的鈔票,但依目前的情況看來,這兩者都不像很快要發生。例如,近年來歐洲各央行愈來愈少釋出黃金,而亞洲各央行甚至持續出售美元以換取黃金,今年全球各央行購買黃金總值估計為155億美元,為1988年以來首度出現淨買入。

相較於1980年代瑞士和英國等央行拋售黃金,導致金價下跌,有非常大的本質上之差異。目前全球已開採的黃金中,有18%握在各國央行手中。但各國央行外匯存底仍以美元資產為大宗,佔六至七成,黃金比率甚少。

依據最新資料,目前只有委內瑞拉、菲律賓及沙烏地阿拉伯三個國家的外匯存底持有超過10%的黃金,其他央行若在未來持續加碼黃金儲備,例如印度、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等央行近來逐步購買黃金,為二十多年來首見,若此趨勢蔚為風潮,黃金的身分地位當然就會有結構性的提升。

作者為中國信託首席經濟顧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