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巷長約一公里,早年通往前清秀才王則修的漢學私塾,才稱為「學仔巷」。「學仔巷」私塾雖已不在,小巷卻被視為「新化重要的文學之路」,新化文史工作者康文榮說:「王則修以來的百年,新化出了五代文學家。」
最近新化社造協會不但為學仔巷正名,還規畫「大目降(平埔族舊稱)文學地圖」,串連五代文學家的老家,希望遊客來到新化,不忘走入巷弄內尋幽訪古。
新化社造協會理事長王榮森說,地方傳說巷口有攤販賣「蚵仔」,才叫「蚵仔巷」,但經考據,當地根本沒有蚵仔攤,因當年說「讀學」,「學」的台語發音讀「ㄜ」,以訛傳訛,才會誤為「蚵仔巷」。
康文榮說,王則修(生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晚年返回新化老家開設「三槐堂」漢學私塾,中南部慕名前來的學生多達數百人,得意門生張達修遠從南投鹿谷來修讀三年。他聽老一輩說,老街居民都從走窄巷,前往「三槐堂」,後來找到王則修還在世的學生康有智,證實是「學仔巷」,而不是「蚵仔巷」。
康文榮表示,當年王則修延續漢學的精神,是令人感動的,新化後代受他潛移默化;王則修代表的是古文學,第二代是充滿社會意識的台灣文學家楊逵,第三代是台灣師大台語研究所所長李勤岸、台北教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春榮等人。
文學傳承,豐富了窄巷的故事,當地文史工作者提醒外地人,不要再誤以為「ㄜ仔巷」賣蚵仔囉。
【吳萬春蜜餞】Since1985 台南府城 美食楷模 古早風味 追憶難忘
歡迎蒞臨本店官網 http://www.wu-wan-chun.com.tw/,品嚐精緻懷舊的府城風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