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海邊活動垃圾帶走 垃圾不留海岸


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也可能為海洋生態帶來浩劫,海灘是中秋節的烤肉熱點,但烤肉過後卻留下各式垃圾威脅海洋生態,如烤肉用品、沖天炮等,成為海洋環境沉重的負擔,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說,
『在烤肉過程中所產生的油水等東西其實都留在海邊,那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甚至有些民眾不只烤肉,還順便放煙火,放煙火之後留下的殘骸對海灘來講變成一個浩劫,每年固定的浩劫。』
美麗的煙火所留下來的不僅是殘骸,還包括看不見的火藥危害,沒有完全燃燒的火藥流進海洋、溶進水體,對海洋生物是一種難以察覺的慢性毒害;而烤肉食材及醬汁更是海洋生物難以消受的「大餐」,
『醬汁一定是太鹹,以岩礁海岸來說,一沖就到槽裡去,整個槽如果都是醬油,裡面的生物怎麼活?這市一個最直接的衝擊,醬汁肉類如果不處理,留在海邊是會發臭的,對海域一定是污染,因為它一臭,水體也會跟著臭,生物是沒辦法忍受那樣的污染。』
這些狂歡慶祝過後所遺留下來的垃圾雖然各地清潔隊事後會加強清理,但在垃圾清除前,已有許多被風和海浪帶走,使得原本負擔沉重的海洋環境更是雪上加霜。
根據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所公佈的數據,以去年台南鹽水溪出海口及小美軍沙灘監測紀錄為例,元旦、春節及中秋節三大節慶,沖天炮等煙火相關垃圾量就佔了全年的7成以上,可見狂歡慶祝之後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以垃圾種類而言,根據去年國際淨灘活動結果發現,在全台30場超過12公里的海岸線收集到4萬多件海洋垃圾,其中有7成都是民眾在海邊從事休閒活動或日常生活沒有處理好的垃圾,環資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
『大部分我們現在淨灘所撿到的垃圾,都還是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方吃的如飲料杯、保麗龍、吸管這些東西,這些都是平常時候垃圾沒有處理好,最終究會被沖刷到海灘去。』
環團進一步分析這些垃圾來源,發現如飲料杯、玻璃瓶、鐵鋁罐以及食物容器、塑膠袋、免洗餐具等食品飲料包裝的一次性垃圾是最大的海洋污染源;從這些數據可以窺見台灣現今的海灘垃圾面貌,大量被使用在食品飲料產業的一次性垃圾,淹沒了海洋與海岸,如果不從生產端或消費行為做出改變,海洋垃圾污染將沒有停止的一天。
今年是國際淨灘日第25週年,25年來全球共有152個國家,876萬名志工參與過這項串連行動;今年9月17號國際淨灘日起,淨海聯盟在全台灣發起15場以上的淨灘行動,除了讓民眾覺知海洋環境的危機,更能動手維護海洋生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