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古早民物館…老寶貝說生活故事




 古早味民物館 古物訴故事 / 呂筱蟬

洪昆旺訴說著濱海地區先民的生活故事。
記者呂筱蟬/攝影
「睹物能思情,每一件古早物品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和前人的智慧。」台南市北門區居民洪昆旺,出外打拚多年回到故鄉,發現記憶中的磚瓦房、抓魚、耙鹽的生活物品逐漸消失,擔任環保志工的他,從資源回收場尋找、號召阿公阿嬤捐贈,在蚵寮國小成立一間民物館,蒐藏逾300件古早物品,訴說濱海地區先民的生活故事。


56歲的洪昆旺擔任環保志工,喜愛廢物利用製作各類生活用品,奔波於資源回收場時,「發現兒時的記憶被丟棄在陰暗角落」。


因為心疼與不捨,開啟他的蒐集之路,號召蚵寮里居民捐增早年生活用品。
蒐集了上百件「珍寶」,洪昆旺商借蚵寮國小禮堂展覽約半年時間;98年蚵寮國小校舍重建,校方大方提供閒置校舍,讓古物找到可長期存放的新家入住。


「這是日據時代的煤燈,距今80年…洪昆旺將物品畫分農事、魚塭、海面、宗教、藝術、鹽田、功夫界及生意等9大類,左鄰右舍因擁有這座屬於家鄉古早味的民物館而驕傲樂意「獻寶」。
80多歲的老阿嬤捐出超過半世紀以上的檜木雕花梳妝台,「這是當年的高級品,現在花再多錢也買不到了」。


蚵寮國小校長陳三億說,每件物品都訴說著早年的生活故事;總務主任尤榮俊參考洪昆旺的解說,更進一步編成四句聯介紹古早生活文化。


近期正培訓小小導覽員,讓學童從中了解故鄉,還可向遊客介紹「屬於北門的驕傲」。


「寶貝還要吹冷氣,不定期保養和除濕」,洪昆旺擔任民物館志工館長,笑說雖比不上故宮,但所有古物住在這「很幸福」。


「這條路只有逗號,沒有句點」,他說,收藏品只會增加,讓更多阿公阿嬤的老靈魂被喚醒,故事也延續、傳承下一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