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大紀元>走過三百多年歲月 府城大井頭老店林立

<資料來源:大紀元>

走過三百多年歲月 府城大井頭老店林立

舊名「大井頭」的台南市永福路、民權路一帶,走過明鄭以來3百多年的風光歲月,如今國定古蹟區相連,老街古巷全都淹沒在現代建築中,但百年老店依舊林立。(中央社)


【大紀元訊】舊名「大井頭」的台南市永福路、民權路一帶,是全台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也是明、清時最繁華的地段,如今老街古巷雖淹沒在現代建築中,百年老店依舊林立,和古蹟區相連,向來是遊客的最愛。

據中央社報導,「台灣第一街」延平街於1991年代被拆除時,曾引發民權路才是真正台灣第一街的爭議,且不論真假,民權路、永福路一帶的「大井頭」,自明鄭3百多年以來,依舊是府城的重心之一,赤崁樓、祠典武廟、大天后宮3個台灣國定古蹟相連,從這些古蹟就可看出大井頭的「地位」。

將工作室設在大天后宮旁的府城大街工作站,花了4年時間調查大井頭的產業,範圍涵蓋現在的西門路、民權路、民族路及永福路,這片小小的區塊,傳承三代以上的產業超過十家,且不包含小吃,原因是府城大街工作站認為府城傳統小吃衛生有待改進。

在大井頭,觸目所及都是府城聞名的產業及小吃,百年前曾經繁榮一時的新美街,舊名「米街」,以稻米產業知名,如今雖已沒落,但傳承四代的箍桶、鉛桶行業,仍持續堅持。

大天后宮旁的小巷,寬僅二輛機車通行,卻有多家相術館,向有「算命街」之稱,街中還有古法煉製冬瓜茶的老店,白天夜晚都會飄出濃濃的冬瓜甜味。

祠典武廟前的 吳萬春香鋪 傳承四代,使遊客流連忘返的是廟旁的小吃,從肉丸、鴨肉羹、米粉、冬瓜茶等,都讓人食指大動。

走到民權路,佛具店林立,但府城大街工作站說,早年民權路最多的是布行,現在已沒落,布行多遷移到他處,西門路上的冠新帽店也傳承四代以上,安全帽政策實施後,安全帽反而成為帽子業的大宗,這家老店也只好將安全帽列為主要商品之一。

想要緬懷大井頭的風情,除了古蹟、老店及小吃外,還可到民權路老宅一遊,這些老屋門面窄,縱深卻長,當時的屋主為避免日照不足,多在屋子中開立天井,有些房子天井高達三層樓,只是要看到這種天井老屋,可不容易,必須取得屋主的同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