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中國信託首席經濟顧問)】 【2009/11/13 經濟日報】
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的分歧脫鉤現象,愈來愈明顯。一方面石油、能源、黃金等商品價格持續不斷上漲,亞洲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資產泡沫化的疑慮也愈來愈深;另一方面,美國最大的中小企業貸款商CIT集團聲請破產重組,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五大破產案,美國失業率亦已衝破10%且不見起色。
國際金融市場的失衡,源於美元利差交易(carry trade)在這段時間內的興盛,但正如近來許多機構所提出的警告,利差交易終有反轉的一天,而當反轉開始發生時,又將是一番驚天動地的資金大震盪。
對許多新興市場而言,走出金融海嘯的今年,看到的是股市及房市的V型反彈,甚至引發一個接著一個國家祭出「冷卻市場」的財經方案。看似源源不絕的國際資金流入,來自於借貸幾乎不需付出成本的美元。所謂「幾乎不需成本」,是因為美元不但仍維持零利率,且已連續九個月貶值,因此借了美元換成其他貨幣,日後償還美元貸款時,其實僅需較少的資金,這也是罕見的「負利率」之國際金融市場失衡現象。
這幾個月以來,借入美元的人享有極高的報酬率,因為借錢的成本為負,幾乎不用考慮投資在什麼標的都穩賺不賠,這當然除了助長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化之外,更引導石油、能源、黃金等商品價格的飆漲。使問題更加惡化的,還有因為亞洲各國因不願讓自己的貨幣升值過多,因而也不敢太大幅度的調升利息去抑制泡沫的擴大,「投鼠忌器」的顧慮使得新興市場的泡沫與歐美國家的不振,形成強烈的對比。
但是,市場總是不會永遠失衡的。當終於有一天,市場上愈來愈擔心泡沫擴大,或是擔心新興市場的各國央行將較大幅度地調升利息時,這種借入美元的利差交易就會停止。屆時,借了美元的人須開始拋出手中資產,一方面獲利了結,另一方面償還美元貸款。
而這種行動一旦開始,即將在短期內蔚為風潮,不但將造成股市房市商品等資產價格的快速滑落,更將因須購買美元去償還美元貸款,因而促使美元急速地止跌回升。而美元的回升當然造成借貸美元成本的上漲,因此又將使投資人愈發急著償還美元,剛好就會是目前「利差交易」過程的相反,也因此極可能引發一陣混亂。
泡沫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在於泡沫的破滅而非泡沫的形成。對許多人而言,在泡沫形成時,他們擷取豐厚報酬的果實,且並不相信那僅是短暫的泡沫;但當泡沫破滅時,轉瞬間曾經擁有的財富縮水消失,這種痛苦可是非常真實的。
最近召開的幾個大型國際財經會議中,與會各國紛紛提醒大家,全球復甦步伐仍未穩健,例如G20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會議達成共識,世界各國將互相監督經濟政策,並將在經濟完全復甦後,以各國合作及協調的方式退出非常規的總體經濟政策,G20的領袖高峰會中並預定將在明年11月之前完成「較明確的政策建議」。
因此,目前全球其實是處於「並不明確」的政策狀態。國際資金較正常時候更大幅度且快速地到處流竄,追逐的是短期的高報酬。日前我國央行限定外資進入台灣後不得停泊定存,亦是防堵國際資金來台炒匯的一種做法。
在配合國際情勢、央行可能無法即刻升息時,投資人即使享受資產價格上升所帶來的利潤,也不要因而被沖昏了頭,亞洲的復甦當然有其基本面的支撐,但「美元利差交易」所造成的泡沫現象,究竟仍須時時警惕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