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城市故事系列報導1》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回春 文化首都寶地縮影


國華街。(記者黃文鍠攝)
中正商圈。 (記者黃文鍠攝)
友愛商圈。(記者黃文鍠攝)
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朱紋慶(左)及總幹事「大支」(右),希望透過社區再造,為老商圈帶來生機。 (記者黃文鍠攝)
友愛商圈。(記者黃文鍠攝)
友愛街曾是台南市著名的舶來品街。但隨著商圈轉移逐漸沒落,僅留部分老商家守著傳統店面,靠著死忠客戶捧場,為商圈帶來些許人氣。(記者黃文鍠攝)
記者黃文鍠、趙卿惠/專題報導


位於中西區的國華、友愛商圈,曾是台南市著名的「舶來品街」,盛極一時,但隨著商圈轉移,沒落多時,原本金店面紛紛拉下鐵門停止營業,一群熱愛社區人士組成的商圈發展協會,透過各種社區再造模式,希望引起市府關注,讓老街回春。


位於中正路、國華街及友愛街範圍內的國華、友愛商圈,在光復初期,有不少朝鮮女子在這附近搭起竹籬攬客陪酒,因此被稱為「雞寮」;隨著國民黨撤守台灣,不少中國民眾遷居至此,並且引進包括製衣、餐飲等行業。


在美援時代,這個區塊與中正商圈成為台南市重要的商業區,並且開始引進各種國際流行的產業,逐漸發展成為結合美食、舶來品的商業區。


友愛、西門路口的「南都戲院」,以及在友愛、康樂街口的「南台戲院」開設後,將商圈帶入全盛時期,當時到「羊城小食」品嚐純正口味的「油雞」後,到旁邊的「藍鷹冰果室」吃上冰冰涼涼的雪糕,然後到南都戲院看電影,可是人間一大享受。


商業聚落 地方期待都更案
但隨著商圈轉移,中正路逐漸沒落,連帶影響人氣,南都戲院在二○○五年拆除後,青年人潮往戲院鑽的景象,夜晚黑壓壓穿梭的人影,就更少了。商家紛紛外移,呈現一片蕭條畫面,僅留部分老商家守著傳統店面,靠著老客戶捧場,為商圈帶來些許人氣。


由於國華、友愛商圈是台南,甚至是五都僅存,具有豐富文化肌理的商業聚落,在台南市以「文化首都」之姿升格後,更凸顯保存及再生的重要;此外,台南市近十年來,觀光發展重心集中在安平區,雖然將安平打造成重要的觀光景點,但限於地理環境,發展也遇到瓶頸,如能讓國華、友愛商圈再現風華,不但可帶動地方繁榮,也可為台南市增加一處全國級的觀光景點。


台南市政府今年通過的首件都更案,就鎖定此區,要讓文化首都的豐沛資源在此「重現」。


市政府積極展開都市更新計畫,受到國華友愛新商圈等地方團體的支持。


燈亮起來 商圈就會活起來
國華友愛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朱紋慶說:「讓燈亮起來,把海安路的青年人拉進來,走進友愛商圈,穿巷、走街,慢慢品味日治時期巷弄經濟模型,可以看見古老的台南、新潮的台南,都在這裡匯聚」。


協會總幹事「大支」,以唱饒舌歌聞名,在友愛商圈住了十三年了,是「新住民」,卻對此情有獨鍾。大支的工作室,有著文創的活水,他說:「市政府只要分配一點點資源。即使拉下的鐵門,也能創造不同的美觀,先透過塗鴉彩繪等方式,讓青年來此一遊,提升商圈可見度」。


商圈裡,社區意識凝聚,為回春做好萬全的準備,市政府都更案的通過,更讓地方雀躍,期待新契機,讓市府添加更旺的火力,幫助商圈回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