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家炎(作者為社團法人台北市親職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現職為臺北市飛鳳祥和促進會總幹事)
為人父母教導子女是自我學習成長的一種有意義的人生過程,它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更是需要大家靜下心來努力學習的技巧。
(一)學習放下身段
美國詩人愛默生曾經對愛情作這樣的詮釋…「兩性之間的愛是一種魔力最大的符咒,任何巫術魔法都不得不對它讓步。」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漸漸發育成熟時,對異性充滿著好奇及幻想,若有環境的刺激,異性的挑逗,加上平日對父母管教的不滿,自然容易不顧情面的奔向愛河裡。
母親覺得孩子還不到結交異性朋友的年齡,對孩子交異性朋友的舉止表現得很情緒化,又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擔心和緊張,經常嚴厲的對孩子責備及制止,造成孩子強烈的反彈,這種以不信任且不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常是孩子和父母翻臉的主因,也產生叛逆的性格。
孩子個性叛逆,父母的不能接受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父母習慣孩子的百依百順唯命是從。
然而從孩子的叛逆中,鮮少父母能夠從長期的「我贏你輸」的相處方式中察覺到自己不公平的行為模式,才會淪落到「你贏我輸」的地步。
有人說面對國中階段的孩子,父母應學習放下身段好好與孩子溝通,我們的經驗是孩子到了國中父母才放下身段已經太遲了,孩子一生下就應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從小尊重孩子,好好跟他說話,養成相互尊重的習慣,孩子長大後方可能培養出尊重及愛人的能力。
然而一般父母卻鮮少以朋友的角色來與孩子相處,常以不信任、不尊重的方式來責備孩子,對孩子所交往的不論是同性或異性朋友批評得體無完膚。孩子只有在得到父母信任時,才會想聽父母說話,也才願意與父母分享他和異性朋友交往的每件事。
父母從跟孩子聊天中可以了解其交友是否循序漸進,是否能尊重別人也能自重,應拒絕時是否能拒絕,甚至如果對方提出分手是否也能尊重對方的意願等等,當然分手時會有許多情緒,但也要告訴自己生氣的是什麼?不甘心的又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在挫折中學到哪些教訓?哪些又是要修正的?父母若能多參考兩性方面的叢書,會有許多知識是可以跟青少年子女聊天的。
父母是否誠懇、真心對待孩子,孩子內心很清楚,他的感受是最真實的。我們愛車子,每天會把它洗乾淨,愛孩子,應讓他感覺到舒服,不能出了問題只會怪孩子不聽話,不懂事。
中庸有言:「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家庭的妖孽即是父母的情緒與無知,父母若能放下身段,勤於學習親職技巧,誠心對待孩子,提供溫暖、支持及真誠的傾聽,讓孩子暢所欲言而不致心生恐懼,讓孩子在家庭裡有一個歸屬感,喜歡跟父母打交道,孩子也沒有理由欺瞞父母了,何來午夜逃家不告而別的道理呢?因此教育若能找對方法,要孩子回頭,並不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